财务管理案例分析:韩国大宇公司 韩国第二大企业集团大宇集团1999年11月1日向新闻界正式宣布,该集团董事长金宇中以及14名下属公司的总经理决定辞职,以表示“对大宇的债务危机负责,并为推行结构调整创造条件。”韩国媒体认为,这意味着“大宇集团解体进程已经完成”,“大宇集团已经消失”。 大宇集团于1967年开始奠基立厂,其创办人金宇中当时是一名纺织品推销员。经过30年的发展,通过政府的政策支持、银行的信贷支持和在海内外的大力购并,大宇成为直逼韩国最大企业-现代集团的庞大商业帝国:1998年底,总资产高达640亿美元,营业额占韩国GDP的5%;业务涉及贸易、汽车、电子、通用设备、重型机械、化纤、造船等众多行业;国内所属企业曾多达41家,海外公司数量创下过600家的记录,鼎盛时期,海外雇员多达几十万,大宇成为国际知名品牌。 大宇是“章鱼足式”扩张模式的积极推行者,认为企业规模越大,就越能立于不败之地,即所谓的“大马不死”。据报道,1993年金宇中提出“世界化经营”战略时,大宇在海外的企业只有15家,而到1998年底已增至600多家,“等于每3天增加一个企业”。还有更让韩国人为大宇着迷的是:在韩国陷入金融危机的1997年,大宇不仅没有被危机困倒,反而在国内的集团排名中由第4位上升到第2位,金宇中本人也被美国《幸福》杂志评为亚洲风云人物。 1997年底韩国发生金融危机后,其他企业集团都开始收缩,但大宇仍然我行我素,结果债务越背越重,尤其是1998年初,韩国政府提出“五大企业集团进行自律结构调整”方针后,其他集团把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改善财务结构方面,努力减轻债务负担。大宇却认为,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危机。因此,它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3亿美元)。1998年第4季度,大宇的债务危机已初露端倪,在各方援助下才避过债务灾难, 此后,在严峻的债务压力下,大梦方醒的大宇虽然作出了种种努力,但为时已晚。1999年7月中旬,大宇向韩国政府发出求救信号;7月27日,大宇因“延迟重组”,被韩国4家债权银行接管;8月11日,大宇在压力下屈服,割价出售两家财务出现问题的公司;8月16日,大宇与债权人达成协议,在1999年底前,将出售盈利最佳的大宇证券公司,以及大宇电器、大宇造船、大宇建筑公司等,大宇的汽车项目资产免遭处理。“8月16日协议”的达成,表明大宇已处于破产清算前夕,遭遇“存”或“亡”的险境。由于在此后的几个月中,经营依然不善,资产负债率仍然居高,大宇最终不得不走向本文开头所述的那一幕。 分析: 1、 大宇公司的业务模式及方向:“章鱼式扩张”、业务涉及贸易、汽车、电子、通用设备、重型机械、化纤、造船等众多行业。 潜在隐患1:公司涉足的行业之间缺乏明显的关联性,这就意味着业务之间缺乏足够明显的互补性,最终导致:业务之间缺乏相互支撑力,同时反而要应对过于广泛的竞争。 潜在隐患2: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利润变动周期,盲目的多行业扩张而忽视不同行业利润变动周期的客观规律,最终将导致:很难通过不同行业在同一时间段收益的相互弥补来为集团提供持续的发展动力。 潜在隐患3:根据经济学的“二八定律”我们可以知道:主要利润的产生完全集中在少数产品中。而大部分的产品在利润贡献度上所占比例无疑是占少数的,但大部分的产品在成本的消耗上所占的比例反而是占多数的。因此,过多的扩张至少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可能为公司带来过高的资源消耗。 2、 大宇公司的财务危机应对思路:“只要提高开工率,增加销售额和出口就能躲过这场危机。因此,它继续大量发行债券,进行“借贷式经营”。” 大宇公司的应对思路体现了管理层对公司现金流的注重。通过提高产品销售额和借助财务借贷的杠杆作用来改善现金流状况的思路无疑是正确的。但问题在于前期公司的业务摊子铺得过大,导致成本已经堆积过高,现在再单纯依靠提高产品销售与财务借贷制造现金流,而忽视产品利润率与财务成本的因素,必然只能导致销售额越高负债及成本提升越多,最终在“金融危机”带来的本国货币升值中崩盘。 因此这里说明了三个问题: 其一、财务杠杆的使用要结合成本增加及利润回报来计算; 其二、产品销售额的提升要结合产品利润率来计算,公司生存依赖的是产品利润,而非销售额; 其三、我相信大宇公司并不是没有考虑到上述两个方面的问题,但他们无疑忽视了本国货币升值对出口贸易带来的致命打击。本国货币升值所带来的问题有两点:一、出口利润下降;二、为冲销大量外汇而大量发行本国货币最终会导致国内经济通货膨胀,转而可理解为生产成本增加或国内货币贬值。 今年1月6日有这样一则新闻:《国家外汇管理局规定个人每年可购汇5万美元》,副标题为:《新个人外汇政策鼓励藏汇于民》。 众所周知,中国一直是个外汇管制的国家。不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不允许自由持有外汇。外汇帐户提现是需要按照汇率转换成人民币的。但为什么这次国家外汇管理局开始高调的鼓励个人购买外汇作为储蓄呢? 原因很简单,人民币这段时间的持续升值,即使人民币对外贸易总额不变,换回来的美元都会越来越多。而国家原有的政策是强行要求企业将对外贸易收取的美元兑换成人民币来使用。这样为了应付越来越多的外汇兑换,国家就不得不增加人民币的发行量,久而久之,极有可能出现人民币贬值的情形。所以,这次国家放宽个人购买外汇的限制,就是为了减轻因需要兑换外汇而不得不增加人民币发行从而造成的人民币贬值风险。 3、 附亲身经历一则 今日收到移动公司发来的一条短信息,大意是告诉我:从下个月开始将为我开通手机话费“50套餐”,即:每个月固定出50元,便可以享受450分钟的本地通话,超出部分按照0.12元/分钟计费。 由于前两天一直有移动公司的人打电话给我,先是一名女同志向我推荐手机话费“商旅58套餐”,我答复说会安排秘书去了解一下资费的详细情况再做决定。次日又有一名男同志打我电话,也是推荐“商旅58套餐”,说什么可以通话450分钟,且接听免费,超出450分钟的部分0.12元/分钟计费云云。末了问我是否开通,我迅速心算了一遍说那就开吧。 可是今日收到的这条短信却不是“商旅58套餐”,而是“50套餐”。于是我便上网仔细比较了一下。发现“58”与“50”的最大差异在于,“58”提供的包干资费是针对基本通话费用的,所谓基本通话就是指本地通话、长途及漫游通话。“50”提供的包干资费则仅仅针对于本地通话。而我每月的手机帐单主要费用都产生在长途和漫游费用之上,本地通话即: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bfe85b57f6335a8102d276a20029bd64783e62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