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七夕节吃巧果的知识阅读

时间:2022-08-13 22:50: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有关七夕节吃巧果的知识阅读



七夕节吃巧果详解

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七夕节。为了“乞巧”,有七月七吃巧果的习俗。巧果其实并不是水果,而是用面粉或者米粉制作成的油氽点心。 巧果,又名“乞巧果子”,是一种油炸小点心,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东京梦华录》中称之为“笑靥儿”“果实把戏”。因“巧”和“桥”谐音,因此人们认为在七月七日这天吃巧果,不仅能帮忙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见,而且自己的心愿也能通过“巧”()来实现。

七夕吃巧果的来历

传奇是由于过去女孩子在未嫁之前都想自己能心灵手巧,所以用这样的方式来祈求织女来送巧,盼望织女也能赐自己一双巧手,于是巧果也就诞生了。

北宋时期的巧果品种极多,主要原料是油、面、糖、蜜。是将发面团




放入具有剪刀、梨、茄、瓜、石榴、苹果、小鸡、小猪、小狮子、金鱼、蛙、蟹、虾等各种花形图案的木模(也叫榼子)中,将成形后的小饼油炸或烙食。有些巧果还被点染为七色,有的以红色点染,用长线穿成串,尾端系沙果或花布,挂于壁间,以为装饰和零食,也有串成一环挂在小儿项间取乐的。相传七夕节晚上,妇女儿童将巧果抛掷屋背,喜鹊衔去搭桥,让牛郎织女夜渡银河相见。

巧果制作起来特别简洁。先将面皮切成一两寸长的条形,然后放入滚烫的油锅里,炸至金黄色。再把炸好的面皮捞起来,马上撒上芝麻、白糖,酥脆香甜。

巧果还有另一种做法:在面粉中参加鸡蛋和糖,不掺一点水,而是用油和面。面和好后,揪出一块剂子,摁进用桃木或枣木刻成的精致模子里,然后照面板一磕,一个个得意图形的巧果诞生了,进炉一烤,香飘十里。 北宋时的七夕巧果主要成分是小麦面,这种制作传统至今还被遵循、保存着。为什么要用小麦面呢?这就跟前面提到的古人设置七夕节的目的有关了。

每年的七月初七,牵牛星与织女星距离最近,而这一天,通常也是立秋前后(有时跟立秋正好是一天)。中国是农耕国家,因此,对时令、节气的交替极为重视,夏商时,每至立秋,君主还会亲临祭祀现场。七夕节的设置其实就是立秋祭祀的另一种替代形式,有立秋迎秋之用意。






七夕巧果的制作方法

1、水调面团调制:在绵白糖、饴糖、豆腐、精盐中加适量水充分搅拌,然后参加小麦粉、芝麻仁连续搅拌成水调面团,静置片刻,使面团处于松弛状态。面团调制时加水量要恰当,面团宜编硬一些,以便压制皮面。 2成型:将面团等分若干块,静置片刻(5分钟左右)可手工成型,也可机械成型。手工成型:案板上撒一些扑粉,用擀面杖(专用木棍)先将面团压扁。然后擀薄(约厚1毫米左右),横向整齐摺叠;摺叠宽度8厘米以内,约在4厘米处的中间从左到右直线开切一刀,再切段,每段宽3厘米以内。在每段摺叠连接处打刀眼(即面片中间切两条缝隙)筛去扑粉待油炸。机械成型:用轧皮机(皮子车)压薄成型。

3、油炸:油锅油温加热到175℃左右,先将生坯筛净扑粉,预防粉受高油温焦化而污染油质,影响制品色泽。再将生坯倒在笊篱中渐渐放入油锅;待浮现油面时,快速用笊篱拨动生坯,并且不断翻身,待呈金黄色时,马上捞出油锅。

4、冷却、装箱:捞出油锅后,快速沥去多余的油,摊开冷却,趁微热装入箱内密封。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1a180e856fb84ae45c3b3567ec102de2bddf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