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饮酒(其十四)》“故人赏我趣”古诗词阅读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晋诗,完成下面小题。 饮酒(其十四) 陶渊明 故人赏我趣,挈壶①相与至。 班荆②坐松下,数斟已复醉。 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③。 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 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注】①挈壶:提壶,壶指酒壶。①班荆:铺荆于地。荆:落叶灌木。这里指荆棘杂草。①行次:指斟酒、饮酒的先后次序。 1.首句“赏”字用得精当,试赏析其妙处。 2.诗歌中的细节描写,往往含蓄隽永,意在言外,试找出本诗中的一例加以赏析。 3.“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案】 1.“赏”是欣赏、赞赏之意。在句中是指故人赞赏“我”的人生志趣。一个“赏”字恰当地表现了故人与“我”的惺惺相惜之情。 2.(示例一)“班荆坐松下”描写了人们在松下摊草,依次而坐的细节,生动展现了诗人与挚友交流的画面。这一描写既表现出主宾间情谊深厚与无拘无束,又可看出诗人对自在的田园生活的喜爱,尤其是“松下”二字,平易中映衬出诗人的高雅志趣。 (示例二)“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即人们说话、喝酒不按次序,描绘了一幅亲切、热闹的场面。从这些细节可见诗人与友人饮酒的尽兴、尽欢,表现出主宾之间无拘无束、情谊深厚。 3.承上启下。这句承接“数斟已复醉”,在醉意朦胧之中,诗人的自我意识消失了,外界外物更不复存在。诗人进入了物我两忘的境界,自然引出尾联“酒中有深味”中“深味”的深意。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赏析炼字的能力。 “故人赏我趣,挈壶相与至”两句,开门见山点出“饮酒”的情由。这个“赏”字用得精当。诗人招饮,其情自然不俗;故人“赏”此趣,其情亦雅。这个“赏”字精炼地写出了宾主相得之情。而各自“挈壶”赴会,既见出乡间独有的古朴风情,又使人意会到来者都是一些淳厚质朴的人。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自称:“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故人“挈壶相与至”,正是深知渊明的境况和性情,故而“赏”字写出了故人与“我”之间惺惺相惜的知己之情。 2.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文中有多处细节,学生可任选两句进行分析,如“班荆坐松下,数斟已复醉。父老杂乱言,觞酌失行次。”这四句写松下饮酒的情景。没有几案可凭,那有什么关系?铺荆于地,宾主围坐,格外亲切。没有丝竹相伴,这也无甚要紧。听那风吹松叶,不是更有清趣?围坐的是“故人”,面对的是清景,此情此景令人陶醉。酒不醉人情醉人,所以“数斟已复醉”。“班荆”体现出乡野异趣,“松下”反映出诗人高洁情操,“数斟”流露出宾主尽欢的气氛。 既醉之后,更是随意言笑,举觞相酬,欢然自得。“杂乱言”可见诗人与父老感情甚笃,随意言谈毫不拘束;“失行次”则见出饮酒酣畅,不分行次的轻松愉悦之情。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诗歌结构,赏析诗句作用的能力。 这两句处于前文叙事与后文抒情中间,结构上有承上启下的作用。“不觉”二字承接“数斟已复醉”而来,正因为多次斟酒饮酒已有些醉意朦胧,故而“不觉”有自我,也不知外物贵贱,诗人身心已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引出后文对“深味”的品析。若不是酒中有深味,自己又怎么能达到这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981c90ba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8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