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 读了杨东平教授的文章,深有感触,我还是非常赞同他的观点。近年来主要由民间力量和自由分子推动的新一轮“传统文化热”,致力于行动和实践,探索在当前环境下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之路。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好现象,应该给予肯定和支持。 首先,他们的实践都是结合当前社会环境和中国国情,采取灵活的方式进行教学,并不是生搬硬套,而且教学的内容也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在一些社区和学校开展的少儿读经活动,取材主要是《三字经》、《弟子规》等古代蒙学读物、孔孟学说,以及唐诗宋词等历代佳作,也包括近现代中外文化名篇,这些都是经典文化的珍宝,对学生有重要的教育意义。这些内容并不排斥现代社会普适的思想、文化价值,通过“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的诵读活动,实现在民族文化、传统道德及心理情感方面对学生的启蒙,这对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但是媒体上一些所谓的学者对此仍持否定的态度,将此混同于袁世凯的复古读经,视为愚昧倒退之举,显然,这是一种误解。当前我国是社会主义社会,实行民主专政制度,工人阶级是领导阶级,马克思主义文化才是先进而且值得学习的思想文化。儒家文化所依赖的农业社会、君主制、宗法制基础已不复存在,它的那些迂腐、落后、腐败的内容,自然而然会被人们舍弃掉,不可能重新成为现实社会的主导思想,也不会再去误导人们。那些所谓的三纲五常、君臣父子关系、存天理灭人欲等等理论,世人都知道这些是有害落后的,学习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必然会舍弃。 既然说到弘扬传统文化,那么先来定义什么是中国传统文化。第一,先来看下传统文化的定义,传统文化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现;是指一个国家或民族的历史、地理、风土人情、传统习俗、生活方式、文学艺术、行为规范、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一些文化精神和行为规范,比如,礼仪,仁慈等等,这些都是我们的优秀文化精神。第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显著特点,主要是有四个特点,1,世代相传,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中国传统文化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2,民族特色,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3,历史悠久,有五千年的历史。4,博大精深,“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通过这四点有助于我们判断什么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国传统的书法、艺术、文学、节日、社会习俗、礼仪规范等等,都是优秀的传统文化。此外,还包括传统文化精神,自强不息、知行合一、爱国主义„„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要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承传体系,弘扬时代新风。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我们的民族之魂、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有利于扭转不良社会风气,发挥我们数千年来积累下来的道德智慧的效用,会对改善当前的社会风气起到积极的作用。用传统文化教育我们和下一代,提高国民的道德素质和文化素质,不仅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国家民族文化发展的战略需要。从这四方面可以看出不管是对个人还是社会还是国家,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意义十分重大。 回到现实生活中,民间力量为何如此努力地复兴传统文化,深究原因,是当前丧失了道德感和文化意义的社会生活以及对社会深层民族性的觉醒和现实焦虑,迫使他们自发行动,希望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来唤醒更多的人们,关注自己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全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外来文化渗入国内并与传统文化发生碰撞,不少人往往更加青睐外来文化。同时,社会上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连教育事业都存在急功近利的风气,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的学习更多的关注于分数,而不是学习知识理论。青少年一代作为中国人的特有文化气质正在迅速消失,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甚至一无所知,对于书法、绘画、民乐一窍不通,就连最基本的尊老爱幼、伸张正义等基本道德都难以维系。可是,对于外来文化,他们却视其为珍宝,汉语都没学精深,英语却不能一天不学,传统节日习俗一概不知,外国节日却过得那么愉快,真是令人悲哀啊。即使是当下受过教育的知识分子,基本上也无国学素养可言,而上一代人基本都有深厚的国学素养。 由此可见,弘扬传统文化的紧迫性。当前的读经活动,只是这宏大工程的一部分,怎能将此与愚昧落后相提并论。教育的目的,是延续和传承文明,凝聚社会和民众,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传承。我们对弘扬传统文化,应该持民主、宽容、开放的态度,正确的吸收儒家经典文化,培养自己的文化素养。儒家文化应该进入学校教育的主要渠道,通过开设相关的儒家文化课程,来熏陶学生的文化素养。 那么如何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主要也包括四个方面。一,以辩证的观点看待文化;二,古为今用;三,洋为中用;四,文化创新。要让全社会,特别是年轻人,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借以认识民族的根,认识文化的意义,自觉地关心传统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不是复古,也不是排外,而是认真对待古代的、外国的一切先进的东西,善于利用那些有积极意义的东西。另外,传播媒介要担负起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任,向社会公众推荐优秀的文化成果,有意识地地抵制低劣、腐朽的内容。在这个的时代,我们需要深刻的、多层次的、有厚度的文化,不能只满足于速食文化,不能让公众疏远传统文化。对于我们在校大学生,我们还要做到在批判中吸收,不管是自己民族的还是其他民族的,只要有利于自身的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成长与进步的精神食粮。我们要积极参与到保护传统文化的行动中来,注意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积极学习,是自己更多地了解传统文化,同时要多向政府文化部门提建议,更好的发挥政府的职能。创新,是文化得以发展传承的核心,我们不能仅仅满足于学习和使用,还要大胆地进行合理的创新,是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的生命力。总的来说,在传承传统文化过程中要取其精华,剔其糟粕,在传承中创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0cdbd369ec3d5bbfc0a74b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