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中的人文色彩

时间:2023-11-02 03:36:2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中语文中的人文色彩

作者:李慧

来源:《课外语文·下》2018年第08

【摘要】以人为本是社会发展的趋势,亦是教育发展的目标导向。但应试教育长期主导教育舞台,以知识积累、成绩提升为教学目标的模式,成为思维定式。语文人文越来越远。近几年,教育工作者开始提倡素质教育替代应试教育。作为教学风向标的高考,便是这场教育变革的先行者。人文色彩逐渐走进语文高考,并成为语文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人文色彩;语文高考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高中语文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其发展必然指引高中语文教育发展方向。随着教育不断前进,高中语文教育正做着微妙的改变,从人文角度来看,可分为两部分论述:第一,延续经典传诵,但不仅限于学习书面内容;第二,语文教学更需关注时事,并彰显语文本身所具有的浓厚的人文色彩。

一、传诵经典,从学习内容向学习思想精神转变

经史子集,一直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头戏。如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必修二中,选自《楚辞》的《离骚》;必修三中,选自《荀子》的《劝学》,等等经典作品,都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篇目。根据统计,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中,共计65篇文章,其中来自我国古代经典作品30篇,占总篇数的46%;而这30篇作品中,重点学习的就有24篇,占总篇数的36.9%,占经典作品数的80%。以上数据充分说明,传诵经典一直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任之一。无论教育如何改变,经典必须学习。对于经典作品的学习,当下高中语文教学和之前有区别吗?答案是肯定的。应试教育下的经典作品教学,教师和学生都更加注重对于文章本身内容的把握。古代文章字体繁复,字义复杂,逐字逐句学习,成了经典作品教学主要内容。而文章本身能为学生带来什么积极影响,往往被忽视。 高考语文试题的转变,引导高中语文经典作品教学侧重点的转变。如2017语文全国卷一中,在对名篇名句默写的考查中,并没有再以单纯地给了上句填下句,或是给了下句填上句的形式出现,而是在考查中增加了对经典作品精神的理解,如在考查《阿房宫赋》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默写时,就用了杜牧在《阿房宫赋》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爱护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这样的题引,若不了解经典作品其中的精神内涵,即使能够背诵,也很难回答正确。

而类似要求掌握经典作品内在精神内涵的考题,在2017语文全国卷二、2017年北京高语文试题等多套考题中出现,这指引了高中语文经典作品教学的新方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而,除了重点词汇的掌握,教师开始转变教学方式,运用不同教学形式,加深学生对经典作品内容背后的精神的理解。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重点篇目《廉颇蔺相如列传》时,教师会选择情境模拟的形式,让学生扮演廉颇、蔺相如的角色,切身体会主人公面对当时情境下的心理,从而更好理解身为武将的廉颇和身为文将的蔺相如是以怎样不同的情怀和行动,去表达自身的爱国情怀。而在学习经典诗文时,教师不再仅仅追求对于诗句意思的教授,而是更加注重对于诗人背景的介绍,或是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了解诗人生平,在课堂上分享自身见解,再结合诗文本身,去理解诗文背后的人文精神。

经典作品中的人文色彩,正是依托从学内容到学精神的转变,逐渐散发出本属于经典作品的人文魅力。字词的功底是外在,内容背后的人文精神是内在,二者缺一不可。 二、关注时事,彰显语文本身具有的浓厚的人文色彩

无论高中语文教材如何调整,从未忽视过人文色彩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除了关注学生对于中外经典文学作品的学习外,更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必修教材中都会有表达交流单元。如必修一中的心音共鸣”“人性光辉,必修二中的面挫折”“美的发现,必修三中的学会宽容”“善待生命”“爱的奉献,必修四中的确立自”“发展幸福,必修五中的讴歌亲情等,都是教材编者对语文教学中人文色彩的关注,从文本上体现人文色彩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程度。

但往往,高考对于此部分内容没有明确要求,教者也就忽略其对于教学的关键性。教授这些内容无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成绩,学生也就不再关注这部分内容。大方向的偏离,使得高中语文教学中缺乏人文色彩。

近几年,高考语文不再是古板地学习文学文本知识,学习答题技巧。灵活的出题方式决定了那些适用于之前考试的学习方式,无法再帮助学生取得好成绩。

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写作部分,就提到了中国关键词,例如一带一路”“美丽乡”“食品安全”“移动支付等词。这些词语并不是埋头苦干吃课本能了解到的,它要求学生在学习课本内容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转变,通过所学知识与社会发展接轨。

而在2017高考语文全国卷Ⅱ写作部分,则是运用六句名句,触发学生思考。其中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要求学生遇事要勇敢面对,做到敢作敢当;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则是启发学生需胸怀大志,百舸争流。而诸如此类的对于时事、对于人文关注的题目,在其他省份高考题中均有所体现。可见,高考为当下语文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关注时事,关注人文,彰显语文教学中的人文色彩。

高考是学生通向远大前程的最便捷的路径,而语文教学更应注重人文教学,让语文本体所具有的人文色彩对学生潜移默化,发挥出语文教学的最优化功用。 参考文献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刁品飞.强化人文关怀,注重新课改下初中语文人文教育[J].课外语文(初中),20131.

[2]彭宏.试论语文教学中人文关怀的度量操控问题[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 (编辑:马梦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0516d0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b38e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