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时间:2023-11-02 03:36:2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学生人文精神

摘要: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学科,小学语文是基础教育的核心课程,如何在培养学科基础知识的同时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是一个值得广大教育者思考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文学素养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提升文学素养乃至人文精神的关键所在。 关键词:小学教育传统文化人文精神 一、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学素养

在我国,我们把五四以前大量的具有一定研究价值的文学作品称为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有诗歌、散文、小说以及词、赋、曲等多种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最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中国古典文学优秀的作品更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厚重的历史积淀可以浸润我们的心灵,培育民族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它宣扬的真、善、美可以内化为我们心中的道德力量,让人获得审美享受和人生的启迪。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应该从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开始。什么是古典文学素养呢?古典文学素养属于文学素养的一种,可以认为古典文学素养除了对古代文学常识和语言文字的积累、对古代文学作品的解读和审美能力,更重要的是把这些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做一个内化的调整,使之上升到文学的审美情趣与良好个性、健全人格的高度。

二、用传统文化培育人文精神 (一)传统文化与人文精神

中国古典文学博大精深,历经数千年的积累和传承,是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几千年来,中国传统文化养育了中国古典文学,中国古典文学又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具有更深刻的影响力。中华传统文化重视伦理道德的培养,所谓孝悌为本、德育为先,与当前以人为本的价值理念不谋而合,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人文精神泛指人文科学体现出的对人类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关怀,是一种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思想,主要包括人的信念、理想、人格和道德等。[]中国古典文学作品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比比皆是:宋代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生信条,清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号召,皆是胸怀祖国、热爱集体的不朽诗篇;孟子提出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荀子主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则是中华民族奋发图强、自强不息的精神源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己所不欲,勿施于小信诚则大信立,则在伦理道德层面教会我们尊老爱幼、团结友善、诚实守信……由此可见,中华优秀古典文学作品中包含了丰富的人文精神,传承优秀文化即是弘扬民族精神。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发挥文以化人文以育人教育功能,要把这些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种子深深根植在少年儿童的心中。

(二)传统文化教育在小学阶段人文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43月,教育部印发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是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和中国梦宣传教育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推动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途径。”[]小学阶段是基础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塑造良好的个性和健全人格、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兴趣的重要阶段。因此,在小学教育中渗透传统文化的教育很有必要。2017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


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层、更持久的力量。中华文化独一无二的理念、智慧、气度、神韵,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教育的本质在于文化传承,传承人类优秀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明成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的教育价值与意义在于它是人文教育和语言学习的丰富资源,在丰富知识的同时能启迪智慧、美化心灵,对小学生人格的塑造、传统美德的形成、情操的陶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古代文学经典能帮助学生树立健全人格、建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和人生观,对全面提高中华民族的人文素质、凝聚民族精神、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增强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三、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具体策略 (一)教材改革,增加传统文化的分量

教育部统一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目前已经在全国中小学起始年级投入使用,义教育语文统编教材总主编、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温儒敏介绍说,语文教材采取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双线组元的方式编排,以人文主题为线索,将语文素养作为另一条线索,精选典范文本,安排必要知识[]统编版教材增加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分量,如:小学古诗文增至128篇;在专题栏目日积月累中安排了楹联、成语、谚语、歇后语、蒙学读物等;大量选编了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课文,让学生在积累语言的同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教材强化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有机渗透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立德树人,德育为先的理念。教材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和读写能力的培养,引导语文教学向课外阅读延伸,着重解决不读书和少读书的问题,其指向已经由语文能力的培养上升到了语文素养的提升。

(二)环境陶冶,加强人文环境的创设

人文精神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环境的创设,创建书香校园可以营造阅读的氛围。如用历史文化名人、经典诗词、名人名言、国画作品等内容装饰学校文化墙和走廊,利用板报、橱窗等展示学生经典阅读的成果,通过环境熏陶,塑造出更加优秀和高尚的灵魂。家校结合也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大力推行亲子阅读活动,让家长对学生进行有必要的陪读,营造阅读氛围,适当点拨孩子,让孩子对文学品的语言和思想进行感悟。最后可通过家庭阅读展示会、手抄报、读书卡的制作书香家庭的评比等活动,充分发挥家庭育人的作用。 (三)实践活动,提高经典阅读的效果

在教师群体和学生之间广泛开展各种各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如传统文化主题演讲、传统节日活动、经典朗诵、古诗词竞赛、书法比赛、书香班级评选活动等,让学生在活动中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高经典阅读的效果。开展兴趣小组,可以从中华美食、传统戏曲、古建筑村落、民俗节日、民族雕塑、民族器乐、刺绣、剪纸、围棋等传统元素出发,聘请文化传承人、民间技师、民俗活动表演者为学校兼职教师,进校传授技艺、经验、通过其深动形象地讲解和展示,增加小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知力,初步萌生喜爱之情。 四、结语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深厚的人文精神,古典文学素养的培养也非一朝一夕之事,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要努力营造语文教学的传统文化气氛,在经典阅读中,深入挖掘教材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在品读中感受祖国语言文字的秀美,受到祖国优秀文化的熏陶,把握住经典的时代精神,不断建立起内在的价值取向与精神认同。


参考文献:

1]童庆炳.文学理论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5

2]王晶.古典文学教学中的人文精神教育[D].山东师范大学.2009:12

3]柴葳,刘博智.“语文素养人文精神双线组元[N].中国教育.201700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d21dd9f49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f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