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从《祝福》的肖像描写看祥林嫂这一人物塑造 作者:魏建 来源:《速读·中旬》2014年第04期 摘要: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表现手法之一,肖像描写对于推动小说故事情节的发展、对于人物个性的刻画、对于揭示作品的主题等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着重就《祝福》的肖像描写对人物形象塑造的作用作了较深入的阐述。 关键词:肖像描写;《祝福》;祥林嫂;人物形象塑造 人物形象塑造是小说反映社会生活的重要手段之一。而人物描写方式多样,如语言描写、心理描写、行动描写等。这里只谈一点肖像描写,从肖像描写中分析作家鲁迅对祥林嫂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事实上人物的外部形象包括容貌、衣着、体态等以及反映人物内部心理的外在表现如神韵、情态等等。 从文学作品的功能分析,肖像描写有助于交待人物的身份,有助于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还有助于人物形象的塑造与揭示作品的主题等。因此,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让读者牢记人物的外貌特征,而且还能让读者体味出人物的性格特征,把握住人物个性及其小说发展脉络,进而更深入地理解作品的主题。 下面,我们以鲁迅的小说《祝福》为例简要地谈谈肖像描写在人物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祝福》通过祥林嫂一生悲惨遭遇的描写,反映了辛亥革命以后的社会矛盾,深刻地揭示出地主阶级对劳动人民特别是劳动妇女的摧残和迫害,揭示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指出了彻底反封建的必要性。作品的这一主题是通过人物形象塑造来体现的。而肖像描写是人物形象塑造的重要手段之一。 在《祝福》中,作者为塑造祥林嫂这一封建社会下层劳动妇女的形象,曾三次着墨较多地对祥林嫂的肖像进行了白描色的描写。下面请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些肖像描写: 第一次是旧历年底“我”回鲁镇时碰到的那个下午: “我这回在鲁镇所见的人们中,改变之大,可以说无过于她的了: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年人;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木刻似的;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第二次是“我”回忆起那一年的冬初祥林嫂初次进入其四叔家的描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有一年的冬初,四叔家里要换女工,做中人的卫老婆子带她进来了,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年纪大约二十六七,脸色青黄,但两颊却还是红的。” 第三次是祥林嫂丧夫失子之后又回到鲁四老爷家做帮工时的描写 但有一年的秋季,大约是得到祥林嫂好运的消息之后的又过了两个新年,她竟又站在四叔家的堂前了......“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脸色青黄,只是两颊上已经消失了血色,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眼光也没有先前那样精神了。” 从“我”对祥林嫂的三次着墨较多的描写中,反映出祥林嫂不同的境况及其不同的面貌特征。作者回鲁镇见到祥林嫂时的第一次描写,是祥林嫂濒临死亡前的悲惨写照;第二次描写“我”回忆过程中初次见到祥林嫂是她新寡之后辛酸写照;第三次描写是祥林嫂身受丧夫失子之后走头无路时的悲惨写照。 三次不同的肖像描写,却深刻地反映出祥林嫂如何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饱尝种种迫害,历尽种种不幸遭遇,直至身心麻木,最终被迫走向绝路的苦难历程,是对旧社会吃人的封建礼教的血泪控诉。 下面,我们从祥林嫂悲惨命运中来解读这三次不同的肖像描写。 “我”在鲁镇四叔家初次见到祥林嫂,是她遭遇丧夫之痛,背着婆婆从家里跑出来,为了免遭婆婆的虐待,为了追求的生存权利。你看她衣着简朴——“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表明她家境窘迫,条件不好。为什么她“头上扎着白头绳”呢?因为她是新寡,残留着丧夫的悲伤痕迹。但她恪守妇道,甘愿为自己的丈夫守丧。你看她“脸色青黄”,这不正说明是她长期遭受婆婆虐待忍饥挨饿所造成的创伤吗。“但两颊却还是红的”,说明她此时受封建礼教的迫害尚不深,尚存有一丝年轻人的生机与活力,与她“年纪大约二十六七”是相符合的。 当“我”再次见到祥林嫂时已是第三年了,期间祥林嫂经历了被婆婆绑架,被卖到贺家墺嫁了人还生了儿子,后来是她丈夫因得伤寒而死。儿子阿毛又被狼吃掉。夫兄又逼她归还房子等。她在遭受丧夫失子的厄运,历尽生活的磨难,被封建礼教迫得走投无路时,又经卫老婆子引荐来到鲁四老爷家作佣人。这时,祥林嫂仍然穿着“乌裙,蓝夹袄,月白背心”。衣着未变,表明她此前尽管嫁了人但贫苦困穷的生活境况并未改变。“她仍然头上扎着白头绳”,说明她在经历短暂相对好一点的生活破灭之后,再一次遇到夫死子丧的沉重打击。她被卖后曾“交了好运”,也曾“胖”过,但夫死子丧后,封建族权又来迫害她,“大伯来收屋,又赶她”。她不但失去了亲人,而且失去了生存的权利,再一次生活在饥寒交迫之中,使她“脸色青黄”、走投无路。还承受着巨大精神折磨。“顺着眼,眼角上带些泪痕,”就是其精神痛苦的写照。 五年后重回鲁镇时的那个冬天,“我”再一次见到了祥林嫂,“花白的头发,即今已全白,全不像四十上下的人”。这是未老先衰的表现,实际上是祥林嫂尝尽了人世的辛酸与悲苦,饱受失子丧夫痛苦的折磨,是被封建礼教的压迫榨干了她生命的全部。可悲的是她对失子的诉苦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却得不到人们的同情。她用生命换来的全部积蓄到土地庙捐了门槛,可仍然得不到人们的理解。在封建君权、族权、神权的迫害下,这个下层劳动妇女的精神终于绝望、麻木,全面崩溃,最终被鲁四老爷赶出了家门,沦落为乞丐。因此,她的“脸上瘦削不堪,黄中带黑,而且消尽了先前悲哀的神色,仿佛是木刻似的”。饱经沧桑的心灵在封建礼教的迫害下已麻木绝望到连痛苦也感觉不到了,一切都无所谓了。所以,他已丧失了希望,看上去“只有那眼珠间或一轮,还可以表示她是一个活物”。 鲁迅《祝福》中的祥林嫂正是通过这三次着力的描写,把旧中国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的悲惨命运呈现在读者的面前,以其悲苦的命运向我们控诉了封建礼教下的夫权、族权、君权与神权对下层劳动人民的迫害,不但禁锢了他们的思想,而且也剥夺了他们的生存权利。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呼唤人们起来反对封建礼教的压迫,追求人生的自由和生存的权利而战斗。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得出《祝福》中对祥林嫂的三次集中肖像描写的作用:有助于推动小说情节的发展、有助于刻画人物性格、有助于揭示作品的主题等。因此,在人物形象的塑造中,恰当地运用肖像描写可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真实和典型,可使作品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参考文献: [1]胡运法.肖像描写的作用[J].写作,2008.20 [2]高慧.例举外貌描写在记叙散文中的重要性[J].考试周刊,2010.(48)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1ebbe6204a1b0717fd5dda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