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中,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被动的模式,尊重学生、依靠学生,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首先,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平等和相互尊重的,学生在学习中拥有充分选择的权利。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是知识的运用者,而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 “以学生为主体”带来的课堂收益是,学生在课堂中处于活动的状态,即他们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他们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以及他们的行为方式和言语能力等等都是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资源,而这些都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宝贵课程资源。 3.2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多依据教材进行教学目标设定,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在20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维特罗克对生成性学习模式进行了最早的研究,维特罗克认为,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积极参与其中并非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主动地构建自己对信息的解释,并从中做出推论。 生作为的初级阶段,还没有在模式化教学的影响下思维僵化。教师应在教学中充当引导者的角色,教学过程不依据知识本身的性质设定,而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设置。学生在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其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思维,思考问题时所迸发的灵感甚至是对知识所进行的错误的理解都是生成性资源。教师给予学生自主发挥的空间,就是对这种生成性资源的进一步开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2f52c849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d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