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是如何通过叙事空间的构建来凸显小说的自然之美”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训练及答案

时间:2022-09-20 10:06:18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小说作为一种虚构性的叙事性文体,要能讲述生动的故事,有“深度的变化,要反映出联系和联系的中断”,即“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是对故事层面的基本要求,即“有意思”还应“让读者能够一掬感动之泪、产生心灵的共鸣……甚至能对未来的暴风雨、民族、社会心理乃至人类的苦难做出预报”,这是对哲思层面的要求,即“有意义”“有意义”指涉小说的思想、主旨,隶属哲思层面,代表作者对世界、社会、人生、历史、文化的看法。一部“既有意思又有意义”的小说,叙事空间分为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和哲思空间。

故事空间是最基础的部分,是从选材、人物形象设定、对话设计到情节构建、细节呈现、氛围渲染等一系列的总和。福斯特《小说面面观》将其认定为“是小说这种非常复杂的机体中的最高要素”讲故事是叙事性文学作品的重要内容,好小说要以生动的故事代入叙事现场,通过故事情节的构建与推进,展现大时代背景下人物的悲欢离合、命运浮沉,从而塑造出“圆形”的人物形象。从传播学的角度而言,故事对读者的审美心理是有吸引力的。只有讲述一个好的故事,读者才愿意读你的小说,小说所承载的情感、哲思才能传达给读者,真正实现“明德载道”这一社会作用。

我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故事性极强,甚至出现了模式化的故事情节走向,一般是“私订终身后花园、一二小人拨其间、多情公子中状元、奉旨完婚大团圆”。西方现代小说中出现了弱化故事的物理空间的现象,但也没有完全抛弃故事,而是夸大或者强调故事的心理空间。比如卡夫卡的《变形记》讲述了一个因变异而被家人、社会抛弃的故事,侧重于表现变异故事的心理空间。但无论中国传统小说,还是西方现代小说,都不可能缺少故事。故事性的淡化固然可以使小说的情感空间表现得更为宽广与淋漓,但是缺少故事空间的支撑,情感空间的表达就会成为某种虚无精神的高蹈、空中楼阁的建构,读者的阅读审美期待也会受挫,对小说失去阅读兴味。

情感空间与故事空间交相辉映,但同时又是一种提升。一个好的小说家要想写出带有时代普遍意义的“共通”故事、“共痛”情感的小说,必须具备丰富的生活阅历,还要将阅尽苍生的经历内化为深沉的情感体验,不断地在内心发酵升华。一篇好的小说往往是一个大的情感吸纳器,吸纳着一个人的情感,一群人的情感,甚至一个时代的情感。这样的小说能够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架起一座情感共鸣的桥梁,让读者随着作品中的主人公一同感受痛苦体验,越障碍,把心灵结合在一起,以此构建一种宽阔的情感空间。孙犁的《芸斋小说》,将丰富的人生阅历内化为情感体验,不是单纯着眼于艺术审美价值追求,而是注重对小说情感空间的开拓,执着于对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情物理”和“世道人心”的深入开掘,不刻意渲染,不顾前思后,喜怒哀乐跃然纸上,是心迹的敞露。

从传播学和接受学角度而言,读者从小说中获得的不仅是具体的故事和细节,更是“通过类比获得某种对于普遍性和事物关联性的宏大感受”,这种感受帮助读者重新理解生活,应对生活的烦琐,促使读者将无处安放的情感重新投入到生活中去。哲思空间是继小说的故事空间与情感空间外的再度升华。一篇好的小说不仅需要有好看的故事、有张力的情感空间,需要深刻的哲理,饱含对生命、人性和社会、民族、国家、历史的深沉思考,放射出思想的光,从而在“共通”的故事、“共痛”的情感基础之上建构起“共思”的小说世界。

哲思空间第一探讨生命与生存即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第二探讨生命的价值、意义和尊严,其中包含对人性的思考;第三则是对社会、对历史、对文化的深层次思考。

(摘编自徐福伟《好小说的标准:既有意思又有意义》)

材料二∶

文艺创作是对社会生活的审美勘寻与艺术表达,必须始终以人作为观照的中枢,在铺陈


情节、演绎故事和塑造人物中抓住对人思想内涵的表达和精神内核的发掘,凸显对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的开掘与展示。只有这样,故事情节才会有魅力,人物形象才会有活力,作品内容才会有张力。

优秀文艺作品从来都是这样,这是文艺创作的永恒任务和终极目标,也是其真正的价值所在。《青春之歌》《林海雪原》《创业史》《平凡的世界》等小说反映的社会生活虽然早已成为历史,但其中的典型人物成了历史的永恒标志。林道静、杨子荣、梁生宝、孙少平等人物形象,已深深印刻在了人们的心灵底版上,并促使大众将其与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加以比对,中汲取智慧,提升道德情操。之所以这样,缘于作者在讲故事的过程中,高度典型化地凸显了人物自身的思想光彩与精神内涵,导致其所蕴含的“美”深深激励和感动了读者。如何实现这种对人物的强化和凸显呢?就是充分运用艺术手段和审美程序,为典型人物注入饱满的先进思想和高扬的义理精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三观既是人作为“人”的基本标识,同时又是人的先进性之源与创造性之根。

文艺工作者在创作实践中,必须走出文娱领域的一些怪圈——以“表现自我”代替表现人民,以肆意恶搞代替庄尚崇高,以片面化的所谓“写真实”代替典型化创作原则,以无聊的故事掩盖思想光彩、泯灭英雄本色,特别要杜绝以审丑为快、为趣的低俗娱乐,那些无疑是与文艺乃至文化本质内涵的背道而驰。没有价值和意义的故事、失却活力与灵魂的人物,何谈对读者的教益,何谈对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驱动。

我们在创作中绝不能淡化和舍弃对先进思想和奋发精神的弘扬,更不能毫无底线蹭热点,肆无,弘惮造噱头,以至于漫出道德堤坝,偏离法治轨道,在恣意将审美异化为审丑的过程中公然用无思想、无精神、无意义、无品位、无价值的所谓作品,弱化和消解文艺的认识功能、审美价值、教化力量。

(摘编自艾斐《文艺应凸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

l.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A.“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是就故事层面而言,故事要曲折生动,既要符合生活的逻辑又要契合艺术的真实。

B.《变形记》虽然淡化了故事性,没有故事空间的支撑,但对小说情感空问的表现却更加宽广与淋漓。

C.优秀作品凸显人物自身的思想光彩与精神内涵,其中蕴含的“美”可以使读者汲取智,提升道德情操。

D.创作要把握文艺乃至文化的本质内涵,坚持典型化原则,表现人民与庄尚崇高,彰显故事的思想光彩。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

A.讲故事是叙事文学的根本任务,好的故事能够吸引读者的审美心理,让读者在阅读中接受其承载的情感与哲思。

B.西方小说都夸大、强调小说的心理空间,弱化了小说的物理空间,与中国传统小说中出现模式化故事情节的情形相反。

C.精彩的故事空间、有张力的情感空间直接造就深刻的哲思空间,能够体现出作者对生命、人性、社会等的深刻思考。

D.文艺创作要坚持对先进思想和奋发精神的弘扬,强化文艺的认识功能,提升其审美价值与教化力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直接体现小说“有意义”的一项是(3) A.《红楼梦》是一部包含诗词文化、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等内容的百科全书。 B.《促织》中的细节描写栩栩如生,想象奇特,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C.《百年孤独》中“失眠症”造成“失忆”等离奇情节,表现了文明对马孔多的冲击。


D.《阿Q正传》用近乎漫画的夸张手法塑造人物,揭示出旧中国国民的劣根性。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结构特点。(4) 5.依据两则材料,从《边城》《老人与海》两部小说中任选其一,分析该作品是如何通过叙事空间的构建来凸显小说的自然之美、生活之美与心灵之美的。(6)

参考答案: 1BB 项,“没有故事空间的支撑”说法错误)

2DA 项中“根本任务”说法错误。B 项缩小范围,分别应为“西方现代小说”“中国传统的才子佳人小说”,另外“相反”说法错误。C 项“直接造就”说法错误)

3BB 项表述的是《促织》作为好小说“有意思”的一面) 41)材料一首先提出观点,总分结构,再采用层递式结构,分别举例论述了叙事空间中故事、情感、哲思三个空间。2)材料二提出观点后,并通过对比,指出了创作的方法与应该避免的问题。(本题 4分,每点 2 分,意思对即可,第一点答“并列式结构”也可酌情给分)

5《边城》1《边城》具有故事空间、情感空间与哲思空间。在故事空间中,描写翠翠纯美爱情故事时,穿插了湘西清新秀丽的自然风光,展现了自然之美。2《边城》的情感空间中,描写翠翠与天保、傩送的爱情纠葛,穿插了湘西生活场景,展现了生活之美。3小说具有哲思空间,在对翠翠爱情故事、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展现出了人性的善良美好,也写出了人在命运面前的无奈与悲凉。

(本题 6 分,每点 2 分,能够结合作品从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哲思空间分析如何凸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即可)

《老人与海》1《老人与海》具有故事空间、情感空间与哲思空间。在故事空间中,描写老人与大马林鱼、鲨鱼斗争的故事时,穿插了不少对自然环境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2)小说的情感空间中,描写了老人与大鱼、鲨鱼搏斗过程中,穿插了对老人心理、动作的描写,展现了生活之美。3)小说具有哲思空间,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表现了一种永不言败的精神。(本题6 分,每点 2 分,能够结合作品从故事空间、情感空间、哲思空间分析如何凸显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心灵之美即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26d05004731b90d6c85ec3a87c24028915f85d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