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撒谎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3-04-04 02:36: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孩子撒谎教学心得体会



这时,母亲把苹果放在桌上,喊来姐弟几个,特意问我们想要哪个苹果。我刚想说要最大最红的那个,可弟弟抢先说了。母亲瞪了弟弟一眼,教训我们说:“苹果要挑小的吃,把大的让给别人,不能总想着自己。”于是我灵机一动,说道:“妈,我要那个最小的,把大的留给他们吧。”母亲听了,十分高兴,当即在大家面前夸奖了我,还把那个又红又大的苹果奖给了我。

从此,在我小小的心灵里就知道了撒谎会得到奖励,得到好处。于是,我学会了撒谎,又学会了阿谀奉承,为了自己想得到的东西,不择手段,直到被送进重刑监狱。

上述这个故事,我想每位教育者并不陌生,它是一服刑犯人在忏悔书中讲述的自己的真实故事——《两个苹果的故事》。两个苹果只是一大一小之别,而它却使一个茁壮成长的孩子一步步走向铁窗。同样是两个苹果,美国总统尼克松的母亲,运用两个苹果教育孩子,使孩子明白要想得到最大的苹果必须付出努力,所以有了尼克松辉煌的今天。两个故事题目同为《两个苹果的故事》,但结果却截然相反,一个演绎成了谎言,走向了铁窗;一个成就了孩子的未来,获得积极健康的心态。

作为教育者,我们天天面对着十岁左右的孩童。几乎每个孩子都有撒谎的时候,但并不是所有的撒谎行为都说明孩子存在严重的问题。面对这些谎言教育者只有不急不躁,细细分析,方能揭开谎言的面纱。

静心区分谎言的性质“老师,我的作业忘在家了。”“老师,这个纸团不是我丢的。”……整天和孩子们打交道的我们,或许对孩子们这些随意编造的谎言已经耳熟能详,甚至还没等学生张开嘴巴,老师已经显得很不耐烦。其实,如果老师改变一种方式解决此事,或许事情就会有些新的转机,孩子的心理就会得到积极健康的发展。


作为一位教育者,首先要了解孩子的心理发展特点,也许我们就可以从另外一个视角来看待孩子的谎言了。当孩子对你“撒谎”的时候,你不妨先静下心来想一想,孩子的谎言背后的其他原因,然后再做处理,尤其不要把孩子善意的愿望当成丑恶的谎言来惩罚。理学家通过分析,发现孩子们的谎言主要分两种:过失谎言和有意谎言。

过失撒谎我们细心观察小孩子的心理特征就会发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心理发展有不同的特征。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的孩子们,他们的生活经验有限,因而思维的内容会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而反过来,正由于这种内容上的有限性,他们的思维具有无拘无束的特点。他们可以把任何事物和物体串联在一起,而不会去计较这种想法是否完全符合现实生活的规则。

在孩子们看来,一切物体,比如树、云彩、石头等,都和人一样有生命、有思想、会交流。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孩子们经常会分不清楚现实生活和假设的情境,常常会把自己的想像和愿望当成真的。当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动物园的孩子对同伴讲他在动物园的经历时,这很有可能是因为他非常渴望去那里玩,久而久之,这种渴望就演变成了他的故事。而在其他人看来,就成了他的谎言。

当你意识到孩子的“谎话”是在表达一种愿望的时候,不妨抓住这个时机来教孩子区分现实和愿望,并告诉孩子在什么样的场合应该讲事实,什么时候可以

表达自己的愿望,以及应该如何表达自己的愿望。如果处理得当,这会成为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可以一举多得呢。对于这些无意识的谎言,教育者只要适当引导到位,然后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这些现象会自然消失。

有意撒谎10岁左右的孩子普遍拥有一个特点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是自私自利,而是以自我为中心。换句话说,就是他们的心理发展水平决定了他们只会从自己的角度看问题和想问题。我们时常会见到一个孩子抢夺同伴手里的玩具自己玩,别人哭了他也不在意。这就是因为小孩子只注意自己的需求,而不懂得别人也有同样的需要和情感体验。有的孩子爱慕虚荣,好面子。一件事本来不是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52ad2482eb6294dd88d0d233d4b14e84243e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