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模式下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PPP模式下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也有了前所未有的进步。受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建设项目中的应用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单位之间有效合作的模式。在这一模式下所开展的建设项目能够对政府项目的成本压力进行降低,使得政府与企业能够持续性发展。在双方合作的过程中,急需来自第三方的全面监督,保障双方合作的有效性,帮助双方实现互惠共赢。所以,对于审计部门来说,要与PPP模式进行结合,充分把握PPP模式在政府建设项目中的应用特征,制定针对性地审计策略,达到利益双赢的目的,展现审计工作开展的公正性和公平性监督功能。 关键词:PPP模式;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审计问题研究 引言 对政府投资建设的相关项目进行审计是十分必要的措施,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应用,信息化是相关项目审计的主要趋势,这既是时代发展的需求,也是提升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效率的重要措施。基于此,本文将对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供有效的策略措施使得审计工作更加高效有序的开展,并完善审计体制使得审计工作能够覆盖到更广的范围,并有效防范风险,同时研究如何实现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信息化,利用信息化技术使得政府投资项目审计工作更好的开展,为社会经济发展所服务。 1政府投资审计信息化面临的问题 1.1观念方法陈旧,信息化思维亟待提升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政府着手开展审计信息化建设以来,以“金审工程”为代表的一系列审计信息化项目为我国政府审计提质增效奠定了一定基础,但随着国家信息化进程的持续推进,审计信息化任重道远。按照中央审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提出的“坚持科技强审,加快信息化建设”要求,审计人员要提升信息化思维,摒弃用主观思维判断审计结果的定性分析习惯,革新原有的核查纸质财务账册、报表的方式方法,自觉提高信息化技术应用水平,将事后审计、静态审计、现场审计转为事前审计、动态审计、远程审计,促进审计质量和效率快速提升。 1.2业务数据分散,信息孤岛广泛存在 受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地域发展、行业生态、技术水平、人才供给等多种因素影响,信息化建设中各自为政,跨地区跨部门跨层级之间政务服务标准不统一、平台难联通、数据欠共享、业务不协同等问题比较突出,信息系统碎片化程度过高,数据规范难以统一,“数据孤岛”现象普遍,未有效串联形成信息共享链。一般而言,政府投资造价管理遵循从“计算工程量”到“套价”,再到“取费”的流程。目前,在各流程中虽然部分工作已将传统手工计算转换成专业化的软件应用,但不同阶段、不同专业的对应软件之间缺乏有效的信息交换,使当前行业信息化建设仍处于“信息孤岛”时代。 2优化措施分析 2.1提升审计工作效率,建立完善的审计数据库 传统的审计工作中存在着很多类型的数据计算标准以及审计形式,而实现政府投资建设项目的信息化,能够使得这些计算标准与方式实现统一,这样就大大减少了审计工作中人为导致的失误概率,并且信息化也是工作效率提升的保证。对于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而言,需要审计大规模的基础数据量,并且不同的数据其类型以及特点也不同,为了更好的发挥出信息化架构的效能,就需要根据信息化需求建立相应的信息化审计数据库,并使得造价数据库与审计项目数据库之间有效结合。而对于某些工程量较大的工程,需要建立更加独立且完善的数据库,使得政府投资建设项目中的所有环节得到完善的审计并加强资金的管控,这样相关审计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时就可以根据建立的数据库进行,审计信息也可以借助于信息化技术更快的共享,当审计中遇到问题时可以及时反馈到项目管理领导,审计工作实时交流增多,工作效率也能够得到保障。 2.2加强内外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PPP模式的应用过程中,审计部门能够被利用的资源主要有审计机关的内部资源,还有社会性的审计资源。对于内外部审计资源的合理利用,能够进审计质量的提升。可以运用以下途径进行实现。一是,对内部的审计资源进行充分利用,进而对PPP建设的地方政府项目的审计工作进行开展。内部审计关注的是建设单位的内部审计工作。该审计工作与国家审计工作开展的对比下,优势主要表现为。首先,对组织环境与项目建设比较熟悉;其次,比较适合在整体跟踪的审计工作与管理审计中进行运用。所以,PPP模式的建设项目当中,国家审计机关能够积极地和内部的审计结构进行合作,重视和被审计单位的内部审计机构之间的沟通,还要提出审计要求,在第一时间对内部审计进行监督与指导,还要在项目结束后及时地进行抽查和评估;二是,对社会性的审计资源进行充分利用,实施PPP项目的审计。对于PPP模式的建设项目而言,其具有周期比较长和复杂性比较显著以及技术经济显著的优势,如果只是单一地对审计机构进行依靠开展工作,不但在数量上存在严重不足,同时,还限制了专业能力的提高。所以,可以对社会性的审计组织进行利用,对外部管理的制度与体系进行完善的基础上,对部分投资的审计业务运用外包的形式进行开展,重视外包业务的全面管理以及监督。 2.3拓展信息源,促进外部数据在投资审计中应用模块化 通过梳理历史数据、盘活已有数据、整合外部数据,按需获取第三方数据等方式拓展数据源,结合相关软硬件系统,促进投资审计应用模块化。结合当前实际,相关模块可为:同类工程造价水平数据模块,项目人工、材料和机械数据模块,隐蔽工程历史图像还原模块,工程价款及其设计变更的合理性审查模块等。例如:受政府投资项目自身特殊性影响,为完善当前审计人员通过在外部建立表格后导入现场审计实施系统的工作方式,满足审计信息化需求,现场审计实施系统下就需研发专用的政府投资审计应用模块,该模块下,审计人员可直接掌握和应用项目招投标或合同信息。 2.4加强对前期决策与招投标过程的关注 PPP模式主要运用在经营过程中,与社会资本之间签订经营权协议,并制定利益相关者需要遵守的规定,进而可以运营。利用使用者付费与政府可行性缺口的补贴对投资与成本进行回收,保障利润的合理分配。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建设项目的审计工作运用中,要加强对于PPP模式应用的必要性和合规性与适用性的关注,评估所实施的方案,并对PPP模式是不是能够成为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债务的融资形式进行判断,防止出现“类PPP模式”的现象;与此同时,要对合作方进行合理地选择,并判断决策的真实性和规范性;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于PPP模式在建设项目中的应用与国家要求之间的符合度进行关注,看其有没有在国家所规定的范畴,有没有出现对投资范围进行盲目扩大的问题。从本质上进行分析,PPP模式的应用依旧还是政府对服务进行购买的一种行为。国家财政部的目的在于对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的合作进行推广,所以提出竞争性的磋商采购模式。在审计中,应该加强对于采购中的竞争性问题进行关注,看其有没有遵守相关标准进行。还要对民营企业的信用状况与施工经验以及专业技术进行评判。 结语 综上所述,PPP模式的建设项目对于我国经济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高效的一种建设模式,利用PPP模式对地方政府项目进行建设,可以对政府的资金周转问题进行有效解决,同时,能够推动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想要对PPP模式应用的合理性进行保障,就要对合理地配置资源,使得政府和企业之间获得共赢,需要把国家审计作为支撑,站在法律法规和审计方式与审计模式以及审计范围等多个角度进行分析,对风险系数进行降低,保障PPP模式在地方政府建设项目审计工作中的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谢成杰,韩晓青.政府投资建设项目审计信息化发展现状和未来方向[J].房地产导刊,2017(3):245. [2]李勇.政府投资项目审计的基本问题和发展趋势[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14):1867-186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6158d51c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8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