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魏晋玄学与道、儒、佛三家的关系

时间:2023-05-10 15:35:23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论魏晋玄学与道、儒、佛三家的关系

作者:陆晴晴

来源:《速读·上旬》2015年第11

要:玄学作为一种高深的哲学思想在魏晋时期达到鼎盛,魏晋玄学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同时受到了当时道、儒、佛三种主流思想的影响,对它们既有吸收,也有改变,从而趋于符合魏晋名士的心理状态与精神追求。 关键词:玄学;道;儒;佛;魏晋

玄学一名源于《老子》第一章: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这种深奥的哲学到了魏晋时期达到鼎盛。魏晋玄学在形成及发展过程中受到了当时三大主流思想道、儒、佛家的影响,在与三家思想融合、偏离的过程中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体系。 一、魏晋玄学与道学

对于玄学和道学的界定经常混淆不清,从严格意义上讲玄学并不等于道学,玄学吸收了部分道学思想,并且玄学思想的形成是以道家思想为基础的,绚丽函着玄智,玄智者道心之所发也,玄学提倡清心寡欲的道家理念。

庄子在《大宗师》中提出的道家理念是:夫道,有情有信,无为无形;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自本自根。未有天地,自古以固存;神鬼神帝,生天生地;在太极之先而不为高,在六极之下而不为深,先天地生而不为久,长于上古而不为老。他认为是真实存在的。何晏在《无名论》中说:若夫圣人,名无名,誉无誉,谓无名为道,无誉为大。则夫无名者,可以言有名矣;无誉者,可以言有誉矣。何晏把抬高到与老庄提出的同样的地位。王弼在《老子注》第一章就注曰:凡有皆始于无,故未形无名之时,则为万物之始。及其有形有名之时,则长之、育之、亭之、毒之,为其母也。言道以无形无名始成万物,[]以始以成而不知其所以[],玄之又玄也。老庄思想是绝圣弃智,以何晏、王弼为代表的魏晋玄学家却认为圣人体无,可见魏晋玄学明显与道家思想不同了。

魏晋时期,战乱频仍,权力更替,统治腐朽。士人们慑于统治者的淫威,为求苟全性命于乱世,心中常有郁结不得抒发之情。面对这种时代的高压,他们唯有寄身自然,放浪形骸,远离政治围场,那么以老庄为主的道家思想无疑是最佳选择,恬淡无为,顺其自然,高蹈出世。故而,魏晋名士都非常重视玄学,崇尚老庄,常言养生、服食之事。 二、魏晋玄学与儒学

儒家思想在汉代时达到了高峰,一度出现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辉煌场景,然而到了魏晋这个特殊的时代,儒学既不能治国安邦,又不能消灾避难,因此不可避免地走上了不入流的道路。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司马氏集团打着名教的幌子,僭越皇位,名教的虚伪性在他们身上得到了充分体现,引起士人们的强烈不满,于是他们又假借名教来诛除异己,名教被彻底改变了之前风雅入世的面目,沦为魏晋名士声讨的伪儒学。士人矜高浮诞,旷达风流,承老、庄之余韵,弃儒家之礼度,振起魏晋玄风。在魏晋这个充满动荡的时代,儒家思想受到了极大的颠覆,玄学是反对儒家教条礼法的,它里面的不少消极避世的成分,与儒学积极用世的思想相悖而行。魏晋玄学是政治形势、社会格局以及思想潮流共同作用的结果,这种新思想一旦确立,儒家思想势必遭到压制。

以嵇康、阮籍为代表的竹林名士,把玄学推进到了一个新的时期。阮籍笔下的儒家君子,诵周、孔之遗训,叹唐、虞之道德唯法是修,唯礼是克。嵇康在《难自然好学论》中说:大道陵迟造立仁义制其名分劝学讲文,结果六经纷错,百家繁炽,开荣利之途,故奔鹜而不觉。嵇康、阮籍把魏晋玄学对名教的批判推到了顶峰。但他们仍保留着传统儒学的印迹。阮籍直指礼法之士假仁假义,却又寄身于司马氏门下委曲周旋仪。嵇康在他的《家诫》中也有极为鲜明的表现,嵇绍忠臣烈子的事迹正是嵇康儒家教化的深刻体现,他在玄学超然物外的精神之下始终还是未能摆脱儒学思想。 三、魏晋玄学与佛学

佛学自西汉末年由西域传入中国,在魏晋时可谓兴盛一时。玄学和佛学本是两种不同的思想体系,玄学家不信鬼神,不崇权威,追求顺乎自然的精神境界和适情任性的现实生活;佛教尊崇佛祖释迦牟尼,宣扬人生有地狱之苦和因果报应,将种种希望寄托于来世。不过,处于魏晋这个时代大环境下,玄学和佛学有了契合点。

第一,玄学贵在以无为本,这与佛教中的现实虚无思想一致。第二,两者都微妙虚渺。玄学以为事物的最高法则,但是道牵之无前,引之无后,举之无上,抑之无下,视之无形,听之无声,四表为大,蜿蜒其外,毫厘为细,圆关其内。佛教奉为最高人伦典范,但其恍惚变化,分身散体,或存或亡,能大能小,能圆能方,能老能少,能隐能彰,蹈火不烧,履刃不伤,在污不染,在祸无殃,欲行则飞,坐则扬光。第三,玄学中企图自我解脱、超越现实的思想,也与佛教中的寄予来世思想一致。

在魏晋清谈界的佛教徒中,支道林名望最大。他对《庄子》特别有研究,《世说新语·学篇》注引其《逍遥论》中,他用佛家的空观阐释逍遥的意义,试图用佛学来浸入玄学,玄佛合流的思想对当时产生重要影响。

佛学中的思想与玄学相结合,为人们所接受,给予了长期处于不安、惶恐、痛苦的人民以极大的精神安慰和心灵慰藉。在这个时期,魏晋名士研究佛理佛义,深受佛教思想影响。竹林七贤领袖阮籍、嵇康就喜读佛学,山水派大家谢灵运一生好佛,与当时高僧慧远交好。玄学与佛学的进一步交融,丰富了玄学的内涵,也使佛学适应魏晋的政治社会情况而进一步为民众所接受。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四、结论

魏晋玄学追求超越于现实之上的玄远的精神境界,提倡从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契合中去领悟的具象,从而获得一种审美的享受和超然的人生境界。玄学作为一种玄之又玄哲学它并不是突然兴起自成一家的学问,而是将儒释道三家思想紧密结合产生的。尽管它与三家思想还存在诸多矛盾,但在时代的大潮中,逐渐走上了一条整合的道路。 参考文献:

[1]朱谦之.老子校释[M].北京:中华书局,2000 [2]郭庆藩.庄子集释[M].北京:中华书局,1961

[3]王弼注.楼宇烈校释.老子道德经注[M].北京:中华书局,2011 [4]李志钧等校点.阮籍集[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 [5]武秀成译注.嵇康诗文选译[C].四川:巴蜀书社,1991 作者简介:

陆晴晴(1989~),女,汉族,河北衡水人,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专业魏晋南北朝文学方向。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4a5b01e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