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释道三家关于和的思想

时间:2023-05-10 15:35:2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摘选)

关于和的思想三位讲述者分别是: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党组书记、十八届中央委员叶小文先生;道教协会会长任法融道长;佛教协会会长传印长老。

xx先生:

儒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干和基础,和而不同则是儒学所肯定、倡导和追求的一种理想境界。和同之辨古已有之,孔子加以总结,提出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对的不同态度,竟是君子和小人的分野。以和而不同为主线,儒学追求的似可概括为三个层面:

第一层面:

,集散成大。和,以多为基础;多,以和为归属。第二层面: ,平衡互补。和,并非简单的相加,亦不是硬性的拼凑,更不是强行的并吞;而是和谐相济,合而不乱,协调平衡,和实生物。第三层面:

和而不同xx与共。

孟子的恻隐之心,不忍人之心。《礼记·乐记》曰:

地气上齐,天气下降,阴阳相摩,天地相荡,鼓之以雷霆,奋之以风雨,动之以四时,暖之以日月,而百化兴焉。如此,则乐者,天地之和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如果说和而不同是主线,仁爱则是儒家贵和哲学的灵魂和源泉。泛爱万物,树立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协和万邦,树立天下一家的人类观;政通人和,树立以民为本的政治观;厚德载物,树立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和文化观;诚信正直,树立义利统一的道德观;慈孝恩义,树立家道和顺的家庭观;成己成物,树立崇德广业的人生观。任法融道长:

1 / 3






毛泽东曾经说,有关黄老讲的这个道,是宇宙之间的普遍真理。专家评说,道是宇宙的本体根源,运动法则(规律),它的属性是

道的规律性就是老子说的自然无为。什么叫自然无为?从广义上讲就是宇宙之间、天动地静、日月运行、四时成序、万物的长生收藏、枯荣交替,其中没有任何主观、意气、感情、私心等个人行为,均属自然。从狭义上讲,就是自然界的一切事物,无论大小多少,都蕴含着各自的自然情理。在一个人的为人处世及日常生活中,必须遵从事物的自然情理,不该任意妄为,不该将个人的意气、主观、感情、私心,强加于事物之上。如此之者,处事即成,交人必和,才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道的属性是,如何理解?《道德经》42章说: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宇宙之间大千世界森罗万象,芸芸众生虽然千差万别错根盘结,但都蕴含着两重性,老子用阴阳二字概括。事物的两重性(阴阳),达到的境界,就是最佳状态。因为是道的属性,它才有无限的生命力。

故常言说: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有道即生,无道即亡,正指道与事物紧密而不可分离的关系。

传印长老:

儒、道、释三家,是中华传统文化主体。自伏羲氏画八卦,开始有儒教;自老子著《道德经》,始有道教经典,自张道陵修道青城山,开始有道教;自汉哀帝元寿元年,大月氏使者伊存来汉向博士弟子景卢授佛经(据《魏·西戎传》),我国汉代开始有佛教。犹如中国传统文化读本《三字经》所谓: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儒道释之三家,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人与人、人与自然不和谐的根源在于我执无明。破除我执,爱人如爱己是求得和谐的关键所在。

2 /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43820dd5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275c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