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春水,万千愁绪——《虞美人》教学中水意象的文化探究 于贵红 / 甘肃省灵台县第一中学 意象,即寓“意”之“象”,是负载着诗人主观情感的客观物象。意象是诗歌构成的要素,诗人所抒发的情感往往借助意象含蓄地表达出来,诗歌的美感也由此产生。面对一个个富有生命力的意象,读者会看见一幅图画、一个生活场景,体味到一种美妙的情愫,甚至产生直抵内心的共鸣,这就是意象带给我们的审美体验。以《诗经》为源头,中国诗人在一代代的创作过程中,通过不断地继承与创新,逐渐给一个个常见意象赋予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世世代代恒久流传。在古诗词的鉴赏教学中,如果我们能引导学生聚焦于诗歌中的经典意象,展开深入的文化内涵探究,既有助于对诗歌的深度鉴赏,又能促进对古诗词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提高诗歌鉴赏能力和语文素养。 《虞美人》是南唐后主李煜的代表作。诗人以赤子之心写国破家亡之痛,写出了一种通向宇宙的普遍悲剧情感。尤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两句最能引起读者共鸣,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以春水比喻愁绪,把抽象的愁绪形象化,既写出愁绪的汹涌浩荡、奔流不息,又写出愁绪的连绵不绝、无尽无休,抒发了诗人既深且重、难以遏制的愁思。王国维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人间词话》)李后主以天真直率、真切自然的态度抒写心中愁情,这愁绪已经超越了一个亡国之君的个人感受,传达出人类共通的情感体验。 对词中“以水喻愁”的水意象的分析理解进行到这一步,可以说基本完成了对名句的鉴赏。但是,如果我们能调动学生回顾已有的阅读积累,联系学过的其他与“水”有关的古典诗词名句,通过纵向梳理,横向对比,深入探究,无疑可以加深对水意象文化内涵的认识,丰富与“水”有关的古诗词名句的积累。教学中,笔者从两个方面展开,引导学生深入探究水意象的文化密码。 一、以水喻愁,谁胜一筹 以水喻愁,除了李煜之外还有谁也采用这种写法?通过学生的回忆和教者的补充,投影展示如下例句。李煜之前如:“抽刀断水水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d1704c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d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