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理解的美——《童年的终结》书评

时间:2022-04-22 15:31:24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无法理解的美——《童年的终结》书评

也许我最爱的一部动画片是pixarWALL.E,还记得我因为人类在茫茫太空中迷失又重返地球而心潮澎湃。我想这也许就是人对人类文明内禀的情怀。

但是《童年的终结》扼杀了这一情怀,而代之以更宏大的一种情怀,那就是对宇宙与时间的宏大与神秘的追求。这也许是一种病态的美,也许是一种至高的美,但它始终是一些人无法理解的美。

一些人抨击本书是左翼思潮的产物,书中描绘了自由主义的终结,人类合而为一的最终进化形式被视为极权的胜利。不少人借此感慨:“阿瑟·克拉克预言了轨道电梯与同步卫星,却预言不到苏联解体。”也有人着眼书中描绘的末代人类的赫胥黎式的乌托邦,认为那是人类的悲剧。有人认为书中展现的不同级文明间的关系不合理,神一样的外星人不会如此精心呵护变形虫一样的地球人,也许他们认为刘慈欣《吞食者》中展现的圈养与食用更为合理。

但我认为阿瑟·克拉克着意的根本不是这些讽喻,全书的最高意义在于对一种超越形式的智慧(即超智慧体)的描绘。单个生命个体作为细胞,构成整个文明的个体;而单个文明个体又作为器官和系统,构成超智慧体这一个体。

这让人不得不想起近些年来某些科幻作品对于这一思想的借鉴。比如刘慈欣(读了阿瑟·克拉克,会明白他一直被大刘模仿,但从未被超越)《时间移民》中的“无形时代”一节,所有人都生活在一台山峰大小的量子计算机中,个体作为内存中的一个软件。再比如《银河护卫队2》中神族伊戈的设定,其使命是将其他生命吞噬,共同作为伊戈这一个体而存在。《时间移民》中,这样的时代不被移民理解;《银护》中,这样的生命被视为绝对邪恶,其深刻含义几乎未被讨论。

不论人们对这种宏大之美是否接受,我始终认为:为何不依顺阿瑟·克拉克的思考,领略这种压迫感带来的升华感,体验在这种浩瀚面前人的渺小?不去做政治上的附会,也不去


批判作者略缺的人文关怀,仅仅因新生命形式的讨论而兴奋,因新文明路径的展现而震颤。

阿瑟·克拉克似乎着迷于对宏大与神秘的描绘。这种倾向也体现在他的其他作品里。比如,2001太空漫游》中,黑石碑是宇宙的主宰者,是超智慧体,他们小心翼翼地呵护每一个

有生命萌芽的星球,给予他们光明,开启他们的心智。电影版《2001太空漫游》中,星孩出世的那一刻,让所有观众深刻体验了什么叫宇宙的宏大与神秘。

在《童年的终结》中体现的另一个让我着迷的特点,就是对宗教与传说的巧妙化用。作者始终在暗示,外星人与人类的接触造成了人类早期历史中上帝与魔鬼概念的产生,外星人的外貌是魔鬼,但他们的统治是天国。《旧约》中约拿藏于鲸腹获救的故事,也巧妙地贴合人类偷渡客藏于鲸的模型中前往外星人家园的情节。《格林童话》中的黑暗故事“穿花衣的吹笛手”——“吹笛人吹动了短笛,孩子们无神的一批又一批跟随他进入山洞。洞门合上,从此世间再无天日。”——也完全切合外星人对人类孩子的“引诱”宗教与科幻结合,往往会让人像嗑了迷幻药一样神魂颠倒。

《童年的终结》毫无疑问是一本硬邦邦的科幻,其中的神秘主义丝毫不能动摇它的钢筋铁骨。就像11月的伦敦,雾气让城市神秘,也让人们沉迷。也许科技真的是一种宗教。也许和赛博朋克一样,科技和神秘杂糅更能带来迷幻的癫狂。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5f2f451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6ecdd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