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案例 爱插嘴的小姑娘 案例实录: 朱君是个活泼、聪明的小姑娘。爱动脑筋,参与活动非常积极,反应也很快,各个方面发展都比较好,是个能说会道的孩子。可是,在很多时候我话说到一半,只要她想到答案了就会接着我的话说了。在我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如果没喊到她回答更是这样,总是举着手在叫喊着:“我知道,我的答案是……”。有时让活动增添姿色,有时让我不知所措,有时则更让我哑口无言。 在上常识活动《有用的蔬菜》时,活动开始,我请孩子们说说他们之前“买菜”的经历,请大家说说买了些什么菜?你买回家是怎么吃这些菜的?问题刚说完,朱君就很激动的说:“我买了胡萝卜和土豆,都是我老爸最喜欢吃的,我妈妈爱死我了,还抱着我亲了一口呢!”其他小朋友听了她的发言都大声的笑了起来,棒棒还笑起她来:“她妈妈还爱死她呢!”教室里一下子热闹起来,孩子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讨论起来。 案例分析: 其实幼儿爱插嘴是一种正常的现象,当孩子知道某个问题的答案时,就迫不及待地想说出来,让老师知道他是聪明的,想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答案,也想让老师表扬他。但因为他们几个的插嘴老师不得不放下集体,来关注他们。对一个大班的孩子来说,更应该要有纪律性了,他们即将进入小学,良好的倾听习惯对于他们以后的学习将会有很大的帮助。本来这是一个很好的活动,但几个爱插嘴的孩子扰乱了活动的氛围,打断了活动过程,老师需要停下来重申要求,导致活动的效果明显下降,孩子们的兴趣就低落了很多。 教育措施: 面对这种爱插嘴的现象,作为老师的我在活动后与几个孩子进行了个别交流。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在活动前就重点交代清楚活动中有关倾听的要求,并表示只要你们上课能做到不插嘴、守纪律,我就奖给你们粘纸。整堂课下来效果好了很多,朱君有时想要说话时还会自己用手去捂住嘴巴,在活动中有明显的进步。 案例反思: 活动过后,我针对这一现象进行了反思。其实“插嘴”是孩子的一种天性,因为他们活泼、天真。如果站在孩子的角度来看,就会发现孩子“插嘴”说明他们在积极动脑,是他们想要表达的一种方式。教师应该在给予他们肯定的同时也要让他们认识到另外一方面,上课的时候是不可以随便“插嘴”的。可能有的老师会说这样太过拘束,无法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我觉得这样不是很合适的行为,该制止的就应该适时制止,大班的孩子应该有一定的规则意识,有一定良好的倾听习惯。《纲要》中也指出: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这个习惯培养的过程也许是比较漫长的,需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不断的强化、加深,必须做到持之以恒,这样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除了反思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作为老师对于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也应该进行反思。如果我在问题提出后给予孩子适当的讨论时间是不是会比较合适?这样的做法会不会让他们在有新答案出现的时候能适当的控制住自己的情绪呢?于是,在有些活动中我也尝试给予他们适当的讨论时间,给他们一个说话的机会,然后再在说出自己的小秘密,比比看大家的答案是否相同。这样同伴间不仅有了交流、互动,而且个别孩子也不会在有答案之后激动了,而且对别人的答案也比较关注了,效果还是比较好的。 作为老师奖励也要适当,不可能每次都靠发奖励来督促他们,久而久之他们对奖励也没了兴趣,又或者他们会为了得到某样东西才去努力,这不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方法,对孩子没起到良好习惯培养的根本作用。美国教育学家娜思夫人说过这样一句至理名言:从小播下良好习惯的种子,将会获得命运的收获。有良好倾听习惯的孩子将终生受益。我们应该做的是让孩子把倾听的好习惯贯穿到一日生活中去,让他们习惯成自然,这样他们将终身受益。 大二班 丁宇 2011/12/27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1e799ca617866fb84ae45c3b3567ec112ddc4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