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扎染活动的教学实践与思考 摘要:《纲要》中着重指出,对于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师要本着“激发情趣、体验审美、体现成就”的原则,引领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创造的快乐。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进行《扎染》的教学中,以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幼儿的积极性,至过程中的培养幼儿在探索学习中学会用心感受和发现美,继而融入情感创造美,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实现儿童艺术发展的规律。 关键词:幼儿 扎染 激发 体验 探索 创造 成就感 《纲要》中着重指出,对于幼儿在艺术领域的教育,教师要本着“激发情趣、体验审美、体现成就”的原则,引领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收获创造的快乐。基于以上认识,我在进行传统文化课程《扎染》的教学中,以开始阶段的动机呼唤,鼓动幼儿的积极性,至过程中的培养幼儿在探索学习中学会用心感受和发现美,继而融入情感创造美,体现自我价值,从而获得成就感,实现儿童艺术发展的规律。 一、感受美 对于幼儿来说,鲜艳的色彩有足够的吸引力。我们鼓励幼儿在自由的玩色彩活动中,积极探索、发现乐趣,从而产生扎染的兴趣。首次让幼儿体验的是棉布与染料的碰撞。红橙黄绿蓝靛紫,五彩斑斓的染料在白色的棉布上开出了一朵朵绚丽的花。当颜色混合后,色彩发生的变化让幼儿兴奋不已,惊奇声此起彼伏地传递着他们的发现,晕染的效果也使图案发生了改变。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尽情地发挥想象,有的说像小羊;有的说像云朵,尽情地体验着来自玩儿色彩的快乐。教师加以导势,扎染教学因此而生。 二、有趣的教学内容 幼儿在独立玩儿色彩的过程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我们开始开展集体扎染教学内容。每次的活动内容都与幼儿的生活息息相关,与幼儿的年龄特点紧密结合,唯一不变的宗旨就是:“兴趣贯穿于始终,真正满足幼儿的内在需要。” 1.表现生活中的美。扎染的教学内容只有与我们的生活相关,才能激发出幼儿的兴趣。例如,在大班幼儿开展“美丽的花纹”活动时,幼儿对衣服上的图案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于是,扎染活动“漂亮的衣服”就此诞生了。教师及时在角色区《扎染坊》展示了多件图案美观、尽不相同的扎染作品以及幼儿共同收集来的各种图案的图片。幼儿在感受美的同时,探究的欲望也萌动起来了。那么,如何能扎染出漂亮的图案呢?孩子们边讨论边尝试着进行。美俏想出了一个办法:“想要扎染出什么样的图案,就把外形跟它相似的东西包进布里扎起来。”于是,孩子们在教室中寻找能包进布中扎起来、凸显图案的物品。珠子、小块积木、果壳、花片等都一一应用了起来。不断尝试、不断探索,在此过程中,孩子们发现:“每一种材料所产生的扎染效果都与预期的不一样,有时甚至比想象的还漂亮。”随着一件件极具个性的扎染作品的呈现,孩子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扎染丰富多变的特点。我们将扎染作品布置成一个展区,邀请爸爸妈妈观赏,在一片赞叹声中,幼儿的成就感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正是因为活动的内容源于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所以幼儿才能在此基础上,大胆表达和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所观所想,创作出一件件具有个性色彩的扎染作品。 2.融入情感创造美。艺术作品只有融入了丰富情感才是有灵魂的。每个幼儿心中都有一颗美的种子,教师应当在教学活动中为幼儿创造表达情感的条件和机会,作为种子生根,发芽,成长的养份。因此,我鼓励幼儿在扎染活动中,把自己的爱融入作品,满足幼儿内心的情感需求。例如,大班幼儿决定用扎染的方式设计、制作演出服,在毕业典礼的时侯,进行《我的秀》展示。活动前,我带着大家讨论:“你的服装要表达什么?你想扎染什么样的图案”等话题,鼓励幼儿主动与同伴、家人交流,得到了家长的大力支持。孩子们的热情更高涨了,在老师指导下进行设计草图、捆扎方法练习。做好充分准备后,幼儿开始投入制作。在制作的过程中,孩子们信心满满,投入地捆扎,仔细地上色,期待着自己的成果。在交流分享时,大家自豪地展示自己的作品:岐岐说自己是花朵,老师是太阳,照耀着他成长,所以他扎染出了花朵和太阳的图案……正是因为有了情感的融入,幼儿才能在整个活动过程中体验爱的美好,把自己的想法融入制作当中,使作品充满创意,散发着浓浓的爱意。 三、平等的师幼互动 教学中,我本着幼儿是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少干预、多观察、适时介入的教育原则,鼓励幼儿自己尝试,以平等尊重的姿态与幼儿交流互动,给予他们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 教师简洁的语言和适当的引导,是支持幼儿继续创作的“法宝”,在这样的师幼互动中,幼儿自然更愿意主动学习。 另外,幼儿在自由探索的过程中,失败是不可避免的。我在教学活动中注重仔细观察幼儿的行为,及时鼓励、放手,让幼儿大胆尝试,即使失败也不退缩,找到原因再尝试、改进,帮助幼儿树立永不言败的精神。 总之,幼儿园开展扎染教育活动,要从激发幼儿兴趣为出发点,顺应幼儿天性让他们体验快乐,鼓励他们主动探索并积累经验,在有趣的扎染活动中,进行个性化的创造,使幼儿获得自我满足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基础教育司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李季湄 冯晓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54-15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42ed3709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0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