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连云港灌云县第一中学高二语文《满江红》教案 苏科版 【教学目标】 1、能够在理解作品的同时,有感情吟颂《满江红》。 2、体会岳飞的英雄气概,感受词中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 3、在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 【教学重点】 从历史背景理解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以读促学,赏析词的意境。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布置学生查找关于岳飞的故事,并查找有关本词的相关背景。) 一、导入。 1、请学生介绍有哪些古代诗词被吟唱成歌曲的?复习学过的诗词(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范仲淹《苏幕遮》、《诗经·蒹葭》、李清照的词等,引出《满江红》) 二、介绍作者以及相关背景 1、请学生讲述对岳飞的故事,并对岳飞做概括性的描述。(展示图片) 2、教师总结。岳飞(1103-1141),南宋事家,民族英雄。1103年,岳飞生于相州汤阴(今河南汤阴)一个农家,出生之时有大鸟飞鸣掠过屋顶,故取名飞、字鹏举。少时家贫,日间耕田割草,晚上以柴照明念书习字,尤喜读兵书。岳飞体魄强健、寡言淳厚、刚直义气且勇力过人,十几岁已能拉300斤硬弓、960斤腰弩,能左右开弓射箭,枪法“一县无敌”。1135年夏,岳飞率镇压洞庭湖地区起义,被朝廷封为开国公。岳家由于收编起义数猛增。次年,岳家第二次北上出击,收复洛阳西南险要之地,夺取烧毁伪齐粮秣,逼近黄河。因朝廷不供粮,功败垂成。虽升职太尉,壮志难酬,填《满江红》抒怀。1142年1月,岳飞被以“莫须有”(即或许有)罪赐死,岳飞手书:“天日昭昭,天日昭昭?”后,将毒酒一饮而尽,时年39岁。 岳飞死后,全家被抄,五子中除岳霖被人收养,余皆或充岭南,或逃往湖广。甚至下属也被株连罢免或处死。直至高宗退位,孝宗为鼓士气,平民愤。才追复岳飞官职,将其遗骸依礼迁葬于西湖栖霞岭下。宁宗时,追封岳飞为“鄂王”;立岳庙。岳飞一生俭朴,不置田产,不积私财,不为后代钻营利禄。岳飞治严谨,纪律严明。人称:“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撼山易,撼岳家难”。打仗时他身先士卒,与土兵共甘苦,从不居功自傲,赢得了历代人民崇敬和同情。人们在杭州岳飞墓前铸造了秦桧夫妇等四个铁人,造象为双手反剪面,向岳坟跪着,墓阙上悬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今天我们读岳飞,就是读人的傲然脊梁,读民族的浩然正气,读历史的巍然丰碑。 三、整体感知课文 1、教师范读,并解决生字词。(配乐) 2、学生放声自由朗读――培养语感(个人自由朗读) 3、学生读后的感悟描述 4、通过提问,介绍词的大意,简单分析作品。 问题:①上下阕分别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怀?②岳飞一生的追求可以用哪四个字来概括? 明确: ①《满江红》为词牌名,风格古朴、激昂、大气,全词分上阕和下阕,上阕速度稍慢,抒发悲愤之情;下阕速度稍快,情绪高亢激昂,表现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②“还我河山”可概括岳飞一生的追求。(板书) 全词气势磅礴、格调高昂、节奏稳健,抒发了岳飞的悲愤之情,表现了岳飞收复中原、报国雪耻的英雄气概。 5、小声吟诵读――体味本词意思(小组自由读) 四、赏析本词 岳飞这首《满江红》,是很引人注目的名篇。它表现了作者抗击金兵、收复故土、统一祖国的强烈的爱国精神,流传很广,深受人民的喜爱。 上阕写作者要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急切心情。 下阕写了三层意思:对金掠夺者的深仇大恨;统一祖国的殷切愿望;忠于朝廷即忠于祖国的赤诚之心。 五、欣赏歌曲《满江红》 通过音乐体会词中的思想感情。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首气壮山河、激励人心的爱国词。本词的内容充满了对敌寇的痛恨,对国家的热爱。全词风格粗犷,音调激越,感情奔放,气势恢宏。它表达的是作者的豪情壮志,同时也是当时人民奋起杀敌的愤怒的吼声。 从艺术上看,本词感情激荡,气势磅礴,风格豪放,结构严谨,一气呵成,有着强烈的感染力。 七、板书设计 满江红 上阕: 精忠 报国 下阕: 还我 河山 1 / 1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928951e75c3b3567ec102de2bd960591c6d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