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王维的境界 作者:钱穆 来源:《新高考·新世纪智能·语文学习》2019年第06期 钱穆(1895-1990),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晚号素书老人、七房桥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教育家,历任燕京、北京、清华、华西、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新亚书院。1990年在台北逝世,1992年归葬苏州太湖之滨。在《中国文学论丛》中的《谈诗》一节,钱穆先生深入浅出地阐释了汉语的语言和文化之美。诗歌是语言的精粹,语言是文化存在的家园。 今天我讲一点关于诗的问题。最近偶然看《红楼梦》,有一段话,现在拿来做我讲这问题的开始。林黛玉讲到陆放翁的两句诗: 重帘不卷留香久,古砚微凹聚墨多。 有个丫鬟很喜欢这一联,去问林黛玉。黛玉说:“这种诗千万不能学,学作这样的诗,你就不会作诗了。”下面她告诉那丫鬟学诗的方法。她说:“你应当读王摩诘、杜甫、李白跟陶渊明的诗。每一家读几十首,或是一两百首。得了了解以后,就会懂得作诗了。”这一段话讲得很有意思。 放翁这两句诗,对得很工整。其实则只是字面上的堆砌,而背后没有人。若说它完全没有人,也不尽然,到底该有个人在里面。这个人,在书房里烧了一炉香,帘子不挂起来,香就不出去了。他在那里写字,或作诗。有很好的砚台,磨了墨,还没用。则是此诗背后原是有一人,但这人却教什么人来当都可,因此人并不见有特殊的意境,与特殊的情趣。无意境,无情趣,也只是一俗人。尽有人买一件古玩,烧一炉香,自己以为很高雅,其实还是俗。因为在这环境中,换进别一个人来,不见有什么不同,这就算做俗。高雅的人则不然,应有他一番特殊的情趣和意境。 此刻先拿黛玉所举三人王维、杜甫、李白来说,他们恰巧代表了三种性格,也代表了三派学问。王摩诘是释,是禅宗。李白是道,是老庄。杜甫是儒,是孔孟。《红楼梦》作者,或是抄袭王漁洋以摩诘为诗佛,太白为诗仙,杜甫为诗圣的说法。故特举此三人。摩诘诗极富禅味。禅宗常讲“无我、无住、无着”。后来人论诗,主张要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但作诗怎能不著一字,又怎能不著一字而尽得风流呢? 我们可选摩诘一联句来作例。这一联是大家都喜欢的: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6b8e939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