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寂静的春天》读后感 前言 国庆无事,去书店闲逛。无意看到《寂静的春天》,封面白绿对半,白为寂,绿为静,倒是很贴合书名。初看只觉书名简单朴素,但是意蕴悠长;翻看序言,了解本书主要是讲农药与生态保护,原来这是一本类科普的书籍,只是好奇书名为何起的如此文艺;看最后的推荐,发现此书竟是自然文学三部曲之一(其他两部是《瓦尔登湖》和《沙乡年鉴》),说实话,三部曲只听过和看过《瓦尔登湖》,也正因此,对《寂静的春天》多了一份好奇,更定下心来好好读一读。 《寂静的春天》讲了什么? 雷切尔.卡逊描述了人类过度使用农药化学品,对生态系统造成的恶意伤害——不育、癌症、死亡、遗传;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分析了化学药品是如何破坏生态系统,影响人类生活的——农药、昆虫、飞鸟、雨水、土壤、地下水;最后提出另一条路——自然的问题最终还要依赖自然的力量来解决——利用生物圈食物链的法则维护自然的稳定和平衡。 如何看待《寂静的春天》? 阅读的过程,发现作者用了很多诸如“感觉”、“应该”、“可能”一类的词语,其中推理也流于表面,缺少科学依据。 当然,相对于蕾切尔.卡逊想表达的内容来说,这些只是作者用以论证的工具,虽无准确的科学依据,但并不影响读者的理解。 这本书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历史意义上。这本书第一版始发于1962年,所以描述的内容也是62年之前的环境问题。在当时,本书的出版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但是书中的很多论调放到现在,实在不易理解(这要归功于科学的进步和发展)。这并非否定其价值,而是说作为文学作品来看,其意义是有限的,更不用说和《瓦尔登湖》媲美了。 但是,就其提出的“另一条路”来说,又是具有非常的意义的。人是不能征服自然的,自然的复杂性、规模性远远超乎人的控制性。利用自然的力量改造生态,以和平随顺的心态爱护和尊重自然,做自然的最可爱的朋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2c0311ad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