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教育对策 摘 要:现代社会竞争日趋激烈,青少年面临着升学、就业等多方面的压力。而青少年学生本身正处于青春发育期,在这段时期易青少年往往容易受多种心理问题的困扰,多方面的压力使一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受到极大的负面影响,产生一系列心理问题。如自卑心理、逆反心理、孤独心理、嫉妒心理、惧怕心理、唯我独尊心理、贪图享乐心理、厌学心理等八种为常见表现状态。笔者在此,希望能通过对青少年学生心理问题的产生原因作深入的分析,并认真探讨解决的策略。 关键词: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主要表现;心理问题;教育对策 现代我国青少年,在青春期的主要心理特点可概括为过渡性、闭锁性、社会性和动荡性三个特点,人们习惯上常常将之称为“心理上的断乳期”。这些特点决定于我国的社会现实,现在大多青少年都是独生子女,而且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竞争也日趋激烈,这些竞争压力伴随着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使青少年学生成长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日趋复杂,对其身心的健康发展造成多方面的影响,尤其是许多负面影响十分严重。据有关资料显示[1]:80年代中期南京市 15.7 ﹪ 的中学生有心理问题,90年代初武汉市有近20﹪的中学生有心理健康问题。这些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妨碍青少年自身健康成长以及良好人格的形成也给家庭、学校和社会带来种种问题。以下将简要地谈谈青少年学生的常见心理问题。 一、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其主要诱因 造成青少年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来自多方面,包括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以及社会因素,其中家庭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最大,国内外都有大量的研究表明,不良家庭环境因素容易造成家庭成员的心理行为异常。在我国许多家庭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许多家长特别是在农村家庭,家长本身就没多少文化,没有能力对孩子进行进一步的教育,部分家长由于长期处于工作的忙碌之中自然地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让孩子放任自流。除了家庭因素以外,由于在我国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学校度过,而与社会接触较少,因而学校因素相对社会因素对青少年学生的影响较大,这些因素包括教师的素质和教育艺术水平以及学校办学方向和管理模式的影响。 由以上各因素导致的青少年学生的常见的心理问题主要包括学习、交往、情绪等方面,以下将予以详细介绍。 1.1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学生在学习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厌学的不良情绪以及对考试的紧张焦虑。当前普遍存在不仅是学习差的学生厌学,就连学习好的学生也有不少有厌学倾向。具体表现为认知上、情感上以及动机上的综合缺失,学习动机不足,感到学习没劲,丧失上进的信心。这主要与学校因素,教学环境影响,学习差的学生往往遭受歧视而渴望获得同学和老师的尊重,或者其本身就有自卑心理;成绩优秀的学生往往有争强好胜与自卑的心理的矛盾。另外家庭因素也一定的影响,学校课业本来负担就繁重,竞争激烈,某些家长的期望过高,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很大,一到考试就如临大敌。考试本身也容易导致情绪紧张、记忆断层等不良现象,这些都是造成青少年学生厌学以及对考试的紧张焦虑的原因。 1.2青少年学生在人际交往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在人际交往方面,青少年学生主要表现为:第一、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第二、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部分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由于常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扬,加之是独生子女,人际交往过程中容易造成以自我为中心,交际能力弱,不善于处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关系。部分学习成绩差的同学,缺乏必要的自信心,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害怕跟同学交往过程中别人对自己持否定的评价而不敢主动与同学交往,并且在交往中容易表现出沮丧、生气、焦虑和抑郁等消极情感反应。不少青少年还由于学习繁重,不少学生形成了“家—学校”两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无暇顾及人际交往。 1.3 青少年学生在情绪方面的常见心理问题 青少年学生情感丰富而强烈,情绪起伏变化较大,容易产生情绪的不稳定和冲动情绪。青少年学生往往不善于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抵御挫折能力较脆弱,情绪也容易受外界因素影响而产生波动。有时,会因一点小事不满意而情绪激动,也或者因一点点小事而心灰意冷,遭批评而抑郁,情绪低迷。多变的情绪,常常使他们难以专注地做好某一件事,放任的情绪,又往往会影响与他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由于青少年学生情绪起伏变化大,加之自我控制力较弱,很容易成为不良情绪的俘虏,妨碍自己积极向上的进取心,甚至不经意间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二、青少年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的相关措施 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严重影响了我国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及时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既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要解决青少年学生的心理问题,提高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健康的成长,关键还是要学校方面的努力和家长的支持。 学校方面需要完善维护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的相关措施包括:1.在学校开设专门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学生了解心理学知识,掌握一定的心理调节方法。包括基础理论课的讲座和活动训练课的实践和心理评估。 2.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全面渗透心理辅导的内容,如语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教会学生认识世界、了解人生、体验情感,为学生心理品质的优化提供了有血有肉的凭借物。音乐课、美术课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良好载体。3.设立知心信箱和心理辅导室,信箱可以促进教育者与青少年学生进行沟通,这种方式可以为一些不善于进行面对面谈话的学生提供沟通的渠道,有利于某些有碍于颜面的话题进行书信的交流,心理辅导室能对他们存在的心理问题或出现的心理障碍进行科学的辅导,帮助其解除心理障碍。 就家长而言,需要对自己的孩子进行科学合理的家庭教育,家庭的教养方式、人际关系、为人处事都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孩子的心理健康,有些心理健康问题甚至是家庭问题的表现和延续[2]。家长还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健康的情感、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优秀的品质,对心理异常的情况要及时发现并且及时帮助孩子改正。学校可以通过家长会的形式来加强给家长提供相关的指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刘先和.从心理学视角透析我国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文教资料,2009,(20) [2] 荣丽红.维护农村初中生心理健康的有效对策 [J]. 威海市第七中学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47df7e31b765ce050814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