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 胃痛概述

时间:2023-02-11 08:31:1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胃痛的概述

一、概念:

胃痛,又称胃脘痛,是指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窝处疼痛为主症的病证。 二、历史沿革: (一)“胃脘痛”之名最早记载于《内经》,并对其病因、病位有所论述: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瞋胀,胃脘当心而痛。 《内经》首先提出胃痛的发生与肝、脾有关,如《素问·六元正纪大论》说:“木郁之发,民病胃脘当心而痛。《灵枢·经脉》说:“脾,足太阴之脉,……入腹属脾络胃,……是动则病舌本强,食则呕,胃脘痛,腹胀善噫,得后与气则快然如衰。

还提出寒邪、伤食致病说,如《素问·举痛论篇》“寒气客于肠胃之间,膜原之下,血不能散,小络急引,故痛。《素问·痹论》饮食自倍,肠胃乃伤。

(二)唐宋以前文献多把属于胃脘痛的心痛和属于心经本身病变的心痛混为一谈。

《伤寒论·辩太阳病脉证并治》说:“伤寒六七日,结胸热实,脉沉而紧,心下痛,按之石鞕,大陷胸汤主之。”这里的心下痛指的是胃脘痛。

《外台秘要·心痛方》说:“足阳明为胃之经,气虚逆乘心而痛,其状腹胀归于心而痛甚。谓之胃心痛也。”这里说的心痛也是指胃脘痛。

(三)宋代之后医家对胃痛与心痛混谈提出质疑: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九痛叙论》曰:“夫心痛者,在方论有九痛。内经则曰举痛,一曰卒痛,种种不同,以其痛在中脘,故总而言曰心痛,其实非心痛也。

(四)直至金元时代《兰室秘藏·二十二》首立“胃脘痛”一门,将胃脘痛的证候、病因病机和治法明确区分于心痛,使胃痛成为独立的病证。

(五)此后,明清时代进一步澄清了心痛与胃痛相互混淆之论,提出了胃痛的治疗大法,丰富了胃痛的内容:

《证治准绳·心痛胃脘痛》曰:“或问丹溪言痛即胃脘痛然乎?曰心与胃各一脏,其病形不同,因胃脘痛处在心下,故有当心而痛之名,岂胃脘痛即心痛者?

医学正传·胃脘痛》说:“古方九种心痛,……详其所由,皆在胃脘,而实不在于心也。 “气在上者涌之,清气在下者提之,寒者温之,热者寒之,虚者培之,实者泻之,结者散之,留者行之。

医学真传·心腹痛》还指出了要从辨证去理解和运用“通则不痛”之法,书中说:“夫通者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为后世辨治胃痛奠定了基础。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54cc41084e767f5acfa1c7aa00b52acfc79c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