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天佑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5、詹天佑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11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杰出、修筑、设计等词语。能抄写自己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感情朗读,并背诵自己感受最深的部分。 3、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为综合性学习做准备。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具体事例中的关键词、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 抓住关键句段,体会詹天佑的爱国热情和创新精神,并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预习案 1、指导学生整理课前搜集的材料。 (1)关于京张铁路的资料: (2)关于詹天佑的资料: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 ),容易写错的字是:( )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争夺 争持 精密 周密 轻蔑 藐视 竣工 要挟 毅然 导学案 一、看图引入,揭示课题: 詹天佑早已经在我们的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那这节课让我们走进课文,近距离地了解詹天佑。 二、检查预习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我在读课文后,课文内容我知道,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我知道课文的中心句是:( ) 围绕这一中心句作者选取了这样几个典型事例:接受任务、( )、( )、( )。 四、再读课文,深入探究。 1、分组合作,找出詹天佑在修筑京张铁路中遇到的困难以及克服的方法。 (1)在勘测线路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为什么能这样做? (2)在开凿隧道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如何克服的? (3)在青龙桥又遇到了什么困难,他是怎样克服的? 五、朗读感悟,欣赏人格。 1.默读课文思考:杰出、爱国在文中哪些文段中表现出来的?自己读到这些文段后的体会是什么?与小组内同学讨论一下,互相交换意见,以小组为单位得出小组的观点,派出小组代表在全班进行交流。 六、联系生活,深化认识。 1、詹天佑堪称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你最佩服他什么呢? 2、你觉得在你的生活中需要像他一样吗?请举例说明。 七、创意表达,感情延伸。 1、京张铁路的提前竣工,使全国人民欢欣鼓舞。他没有辜负全国人民的期望,给了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假设你现在就是帝国主义者的代表,你会有怎样的表情和心情?请结合文中写帝国主义者的内容进行想象。 2、如果现在让你为这条铁路起一个更有意义的名字,你会有怎样的创意呢?请说说理由。 3、总结:詹天佑为祖国献上了自己最热忱的一颗心;少年周恩来立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走进新时代的我们肩负着历史的使命,那就是让东方巨龙再次腾飞! 6、怀念母亲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学会8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真挚、避免等词语。能抄写对祖国魂牵梦萦的句子。 2、搜集文中相关的资料。 3、感情朗读。 二、方法与过程目标 感悟课文内容,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四、教学重难点: 能抓住关键词、句、段和日记,体会季羡林爷爷思念祖国的情感,感悟爱国情。 预习案 1、自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 2、我在自学生字词时,觉得容易读错的字是:( ),容易写错的字是:( ) 3、我在读课文时,词语我理解我会用(在课文中标出这些词语并作批注。) 重点理解以下词语: 真挚 弃养 寝不安席 终天之恨 薄暗 沮丧 思潮起伏 思潮腾涌 4、我在读课文时,能一边读一边思考,我把自己的理解、自己的感受在书上作批注,我读书过程中还有以下疑问需要请教: (1) (2) (3) 5、我在读课文后,我知道课文内容,我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 6、课文主要讲了两位母亲: 一位是: 一位是: 7、搜集写母亲的材料。 导学案 一、诗句引入,营造氛围。 1、 交流所搜集的写母亲的诗歌、名言。写出唐代孟郊的《游子吟》,母亲,人世间最深情的呼唤,人心里最温馨的字眼。北大教授季羡林也是一个深爱母亲之人,写下了一系列讴歌母亲的文章,可在他《怀念母亲》一文中,却写到他有两个母亲,而且都让他深切怀念,这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篇课文。 2、 检查预习。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作者对两个母亲的感情怎样?请找出直接表达此类感情的句段。重点读首段和末端。 二、品读课文,体味情感。 1、 在文中,作者首先怀念的是哪一位母亲?着重体现在哪一自然段?重点研读这一段。 (1) 齐读这一段,找出描写母亲弃养时我的反应的语句。这些语句表现了我怎样的心情? (2) 作者为什么说‚一个缺少母爱的孩子,是灵魂不全的人。我怀着不全的灵魂,抱终天之恨‛? 2、 齐读下段文字体会作者的感情。 这是一个穷得不能再穷的家庭了。因此,幼年时我大部分时间是和母亲形影不离。母亲走到哪里,我就跟到哪里。母亲到地里摘绿豆荚,我便跟到地里,在母亲身后跑来跑去,不停地问这问那。捉到一只蚱蜢,我一定要拿给母亲看一看。棒子上长了乌霉,我一定要问母亲这是为什么。母亲总是一边摘着豆荚一边耐心地回答我的问题,脸上露出慈祥的笑容。) 三、品读课文,重点探究。 1、我从什么时候开始怀念两位母亲了?你是怎么知道的? 2、你知道祖国母亲‚频来入梦‛的原因吗? 3、 齐读第三自然段,要求读出感情。 4、 作者为什么要引用几则日记? 5、 选择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有感情的朗读,谈自己读后的体会,也可提出疑问。 6、 重点探究: (1) 第一则日记中为什么写我在想到故乡和老朋友时心里感到凄凉却又是甜蜜的?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我感到一丝凄凉,又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心里又是甜蜜的。 (2) 齐读寻梦的首尾两段,展开想象:当我在梦里看到母亲时,会有怎样的情景,母亲的面影是怎样的? 三、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1、 学生齐读:《我的中国心》歌词。 2、 学生欣赏张明敏演唱的《我的中国心》。 四、总结。 正如《祖国,慈祥的母亲》中唱到的:谁不爱自己的母亲,用那滚烫的赤字心灵……也许今天我们还体会不深,但请每一位同学都珍惜与自己的生身母亲和祖国母亲在一起的日子,因为血浓于水,叶落归根。 赋得永久的悔 季羡林我这永久的悔就是:不该离开故乡,离开母亲。 我出生在鲁西北一个极端贫困的村庄里。家里日子是怎样过的,我年龄太小,说不清楚,反正吃得极坏。 我在母亲身边只呆到六岁,以后两次奔丧回家,呆的时间也很短。现在我回忆起来,连母亲的面影都是迷离模糊的,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特别有一点,让我难解而又易解:我无论如何也回忆不起母亲的笑容来,她好像是一辈子都没有笑过。家境贫困,儿子远离,她受尽了苦难,笑容从何而来呢? 有一次我回家听对面的宁大婶子告诉我说:‚你娘经常说:‘早知道送出去回不来,我怎么也不会放他走的!’‛简短的一句话里面含着多少辛酸、多少悲伤啊!母亲不知有多少日日夜夜,眼望远方,盼望自己的儿子回来呵!然而这个儿子却始终没有归来,一直到母亲离开这个世界。 对于这个情况,我最初懵懵懂懂,理解得并不深刻。到上了高中的时候,自己大了几岁,逐渐理解了。但是自己寄人篱下,经济不能独立,空有雄心壮志,怎奈无法实现。我暗暗地下定了决心,立下了誓愿:一旦大学毕业,自己找到工作,立即迎养母亲。然而没有等到我大学毕业,母亲就离开我走了,永永远远地走了。古人说‚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话正应到我身上。我不忍想象母亲临终时思念爱子的情况,一想到,我就会心肝俱裂,热泪盈眶。当我从北平赶回济南,又从济南赶回清平奔丧的时候,看到了母亲的棺材,看到那简陋的屋子,我真想一头撞死在棺材上,随母亲于地下。我后悔,我真后悔,我千不该万不该离开了母亲。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呆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红的‛。 这就是我的‚永久的悔‛。 季羡林先生简介 季羡林先生生于1911年8月,山东省清平县人。他上高中时即发表过数篇短篇小说,1930年入清华大学西洋文学系,专修德文,其间发表散文和译文多篇。1935年,风华正茂的季羡林进入德国哥廷根大学主修印度学,先后掌握了梵文、巴利文、佛教混合梵文、吐火罗文等古代语言。在德期间,他发表论文多篇,获得国际学术界高度评价,奠定了自己在国际印度学界的地位。1946年季先生回国受聘为北大教授,主持创办东方语言文学系,开拓我国东方学学术园地。1956年他当选为中科院学部委员。1978年后曾任北大副校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南亚研究所所长等职。 季羡林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有印度古代语言、中印佛教史、吐火罗文译释、中印文化交流史、比较文学、文艺理论、东方文化、敦煌学等,范围之广,国内外罕见。除了学术研究,季先生还是国内外公认的散文大家,创作了大量脍炙人口的优秀作品。他还付出大量精力担任行政职务、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主持多个重要的学术团体。季先生曾任北大东语系系主任长达40年,为我国亚非非通用语种的教学和科研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我国的东方学、敦煌学、比较文学、佛教研究、中外关系史研究事业的发展倾注了大量心血,贡献卓越。他主持编纂的《四库全书存目丛书》、《传世藏书》、《神州文化集成》、《东方文化集成》等大型丛书在传播中国传统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构建全民族人文精神素质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的100多部著作已汇编成24卷《季羡林文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821f1da76e58fafab003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