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散文特点 形散:1.取材自由:写人,记事,绘景,状物,明理 2.表现手法灵活多样:象征、衬托、联想、想象、虚实结合、对比、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寓理于事、欲扬先抑、双关 3.表达方式不拘一格:融记叙、描写、抒情、议论于一炉 神聚:主题集中鲜明 (二) 散文的分类 1. 根据表达方式可分为:(1)抒情散文(2)记叙散文(3)议论散文 2. 根据所写内容可分为:(1)写景散文(2)写人散文(3)写物散文(4)哲理散文 (三) 散文的线索 散文线索就是文章结构的红线。 抓住线索,也就抓住了作者的思路。 根据文章中心需要,可以以物为线,以事为线;可以以人为线,以情为线;也可以以时间为线,以地点为线。 找线索的方法: 一要注意文章标题(有的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包含线索的因素); 二要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词语、句子; 三要特别注意文中的议论抒情,因为散文中的“情”通常是文章组织材料的重要线索。 (四) 散文的语言风格 委婉含蓄隽永、简洁洗练、沉郁顿挫、多用口语、朴实无华、平易近人、如话家常、娓娓道来、清新明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地方色彩鲜明、充满生活气息、富有文言色彩等 (五) 表达方式 1.记叙―――为抒情、议论,表达主旨作铺垫。 2.抒情(直接、间接)―――往往是文章的主要情感,文章的主旨。在开头起点题、定基调的作用;在结尾,往往使文章主题深化、情感升华。 3.描写(细节,白描;正面,侧面;人物描写)―――主要是使人物或事物更加形象,突出人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更好地表达主旨(作者的喜爱、赞美以及对人生、生命等的感悟)。 4.议论――开头或结尾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旨;文章中间的议论,常起过渡、引出主旨的作用。 (六) 叙述方式 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5.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七) 叙述人称 1.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2.第二人称:娓娓道来,如叙家常,亲切自然,便于抒情,易产生共鸣。 3.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八 )表现手法 ■ 修辞手法及修辞效果 1.比喻 ①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刻划了(表现了)„„或深入浅出地阐述了„„道理 ②揭示事物的内涵,揭示主题 2.拟人 把„„人格化,赋予„„人的情感(情态、动作等),把无生命的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富有灵性、情调。 3.排比 增强气势(语势),层层铺排,突出强调了„„。 4.对比、衬托 将„„与„„对比(以„„衬托„„)突出强调了„„。 5.夸张 (夸大、缩小、超前) 突出强调了„„(人或事物的特点)。 6.反复 ①间隔反复 起线索作用,揭示或深化主题,形成一唱三叹之效,加强情感抒发。 ②连续反复 形成一唱三叹之效,加强情感的抒发,突出主题。 7.反问 引人思考,发人深省,给人以想象空间。 8.顶针(联珠) 增强语势,一气呵成,突出事物之间的联系。 9.细节描写:细致传神地表现(描写)了„„(人或事物的特点)。 10.白描手法:简笔勾勒了„„(人或事物的特点)。 ■ 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移情于物、借事抒情) ■ 描写方法:细节描写、白描、虚写、实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联想和想象 ■ 人物刻画方法:外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细节描写 (九) 写景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心理感受,动态、静态、动静结合、以动衬静,远景、近景、俯视、仰视、平视。 (十) 散文的主题 散文的主题归根结底就是作者对自然、社会或人生的感悟,把握住了作者融会在文章内容中的主观感受,就能挖掘出文章的深刻意义(思想内蕴、情感取向、价值取向、生活哲理、生命感悟),体会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写景散文――借景抒情――主题即景人相通处。 (《碧云寺秋色》) 写人散文――因人抒情――主题即对所写之人的感情。(《日月行色》) 写物散文――移情于物――主题即物人相通处。(《马缨花》《绵绵土》)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789c936eefdc8d376ee32a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