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DS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_毕业设计

时间:2022-10-01 18:34:31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基于DDS与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选题:信号源的设计和制作(B题)



I








在信号发生器的设计中,传统的用分立元件或通用数字电路元件设计电子线路的方法设计周期长,花费大,可移植性差。本设计是用直接数字频率合成器(DDS)

与传统的频率合成方法相比,DDS合成信号具有频率切换时间短、频率分辨率高、相位变化连续等诸多优点。使用单片机灵活的控制能力与液晶显示相结合,使得可以直观的控制波形的产生与调整,带来了很大的便利。



关键词:单片机,直接数字频率合成,液晶

II






1、现有元件

电源模块7805STC89C52单片机,DDS直接式数字合成频率计,模数转换器ADC08041602液晶显示模块,独立按键等。



2、设计要求

一、任

在给定±12V电源电压条件下,设计并制作一个正弦波信号源。

二、要求

1、基本要求:

1)输出信号频率:20Hz300kHz

2)信号幅度:负载50Ω时,输出电压峰峰值为13V调;

3)信号源输出电阻为50Ω 4)显示信号的频率和幅度。 2、发挥部分:

1)提高信号的输出频率至1MHz

2提高信号的输出电压峰峰值至110V可调(带50Ω负载) 3)自行扩展信号源功能。



3、可以达到的效果

本设计可以将输出频率调整到1~30 MHz,而由于在超高频条






件下,一般运放的带宽不足以满足放大波幅的设计要求,但是我们通过负电压增加电流的方式,使得信号输出电压峰峰值为0.7v~2.4v可调。

本设计可以通过按键进入设置模式,左右按键移动光标,上下按键加减频率,再通过旋钮调节幅值,然后按键结束设置模式,就可以从输出口输出我们在设置模式下给定的波形。



4、硬件设计 4.1、总体设计

通过STC89c52给定DDS频率,短接DDSJ3口,使DDS可以输出稳定频率和幅值的波形,同时通过液晶显示出幅值与频率。

通过按键中断进入波形设置模式,可以通过按键增减与移位调整液晶屏上的频率显示,通过调整LM348设置新的幅值,在跳出波形设置模式时,DDS会按照设置好的波形参数产生一个新的波形,用以输出。



AD出峰峰值

STC89c52中央处理 置中断

1602液晶显示频率和幅值

按键和旋钮调频调幅

LM348调相,放大或缩

DDS直接成频率计








4.2 STC89C52单片机介绍

4.2.1 STC89C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其特性及参数如下:

1、增强型8051单片机,6时钟/机器周期和12时钟/机器周期可以任意选择,指令代码完全兼容传统8051

2、工作电压:5.5V3.3V5V单片机)/3.8V2.0V3V单片机),此设计用的是5V的单片机。

3、工作频率范围:040MHz,相当于普通8051080MHz,实际工作频率可达48MHz

48K字节程序存储空间。 5、片上集成512字节RAM

6.通用I/O口(32个),复位后为:P0/P1/P2/P3是准双向口/弱上拉,P0口是漏极开路输出,作为总线扩展用时,不用加上拉电阻,作为I/O用时,需加上拉电阻。

7ISP(在系统可编程)/IAP(在应用可编程),无需专用编程器,无需专用仿真器,可通过串口(RxD/P3.0,TxD/P3.1)直接下载用户程序,数秒即可完成一片。

8、共316位定时器/计数器。即定时器T0T1T2 9、具有看门狗功能,PDIP封装。

4.2.2 STC89C52各个引脚分布如下图3-3所示:








3-3

本设计主要用的是P0口,P0口连接数码管前要加1千欧的排阻作为上拉电阻)P2.7P2.4口,这12口用于控制数码管;P3.2P3.3P3.6P3.7口与ADC0804相连接用以接受ADC0804转换后的数字信号;引脚9用以单片机的复位电路;P2.0口用以控制蜂鸣器;1819引脚用以晶振相关的电路;4031脚用以连接+5V电压。(注:单片机的核心部分晶振必不可少,并且晶振应该尽量靠近单片机,否则将使得单片机无法正常工作。



4.3 模数转换器ADC0804介绍

4.3.1 ADC0804规格及引脚分配图如下图3-4所示:








3-4

本设计采用的模数转换器ADC0804它是CMOS8位单通道逐次渐近型的模数转换器,各个引脚的大致功能如下:

1/CS芯片片选信号,低电平有效,即/CS=0,该芯片才能正常工作。 2/WR:启动ADC0804进行ADC采样,该信号低电平有效,即/WR信号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时,触发一次ADC转换。

3/RD:低电平有效,即/RD=0时,可以通过数据端口DB0DB7读出本次的采样结果。

4UIN+)和UIN-模拟电压输入端,模拟电压输入接UIN+)端,UIN-)端接地。

5VREF/2参考电压接入引脚,该引脚可外接电压也可悬空。

6CLKRCLKIN外接RC电路产生模数转换器所需的时钟信号,时钟频率CLK = 1/1.1RC,一般要求频率范围100KHz1.28MHz

7AGNDDGND分别接模拟地和数字地。

8/INT:中断请求信号输出引脚,该引脚低电平有效,当一次A/D转换完成后,

将引起/INT=0实际应用时,该引脚应与微处理器的外部中断输入引脚相连(如51单片机的INT0,INT1脚)当产生/INT信号有效时,还需等待/RD=0才能正确读出A/D转换结果,若ADC0804单独使用,则可以将/INT引脚悬空。

9DB0DB7输出A/D转换后的8位二进制结果。 4.3.2 ADC0804的外围电路如下图3-5所示:






5V

20

Vin(-)

VccREF

7



6

Vin(+)

8

A-GND

9

C4

104R4

10K

19

410

DB0DB1DB2DB3DB4DB5DB6DB7INTRCSRDWR

18171615141312115123

Vref/2

ADC0804

CLK-RCLK-IND-GNDU3





3-5

如图3-5所示,图中的C4104的电容,其中104表示的是大小为10乘以104次方皮法的电容;R4是大小为十千欧的电容。VccREF+5V的电压,Vin-)和A-GND以及D-GND均接地,Vref/2不接任何线路,Vin+)接输入的模拟电压信号;DB0DB7分别于单片机上的P0.0P0.7引脚相连;INTRCSRDWR分别连接单片机的P3.3P3.2P3.7P3.6引脚相连。

4.3.3 ADC0804转换时序图如下图3-6所示:








3-6

ADC0804转换主要包含下面三个步骤:

1.启动转换:由图3-6中的上部“FIGURE 10A”可知,在/CS信号为低电平的情况下,将/WR引脚先由高电平变成低电平,经过至少tW(WR)I 延时后,再将/WR引脚拉成高电平,即启动了一次AD转换。

注:正常启动AD转换/WR的低电平保持时间tW(WR)I的最小值为100ns/WR拉低后延时大于100ns即可以,具体做法可通过插入NOP指令或者调用delay()






延时函数实现,不用太精确,只要估计插入的延时大于100ns即可。

2.延时等待转换结束:依然由图3-6中的上部“FIGURE 10A”可知,由拉/WR信号启动AD采样后,经过18Tclk+INTERNAL Tc延时后,AD转换结束,因此,启动转换后必须加入一个延时以等待AD采样结束。

注:内部转换时间“INTERNAL Tc”的时间范围为6273个始终周期,因此8+73=81Fclk=1/1.1R36C15=606KHz,其中R36约为150K, C15约为150pF,因此时钟周期约为Tclk=1/Fclk=1.65us。所以该步骤至少应延时81*Tclk=133.65us. 具体做法可通过调用delay()延时函数实现,不用太精确,只要估计插入的延时大于133.65us即可。



3.读取转换结果:由图3-6的下部“FIGURE 10B”可知,采样转换完毕后,/CS信号为低的前提下,/RD脚由高电平拉成低电平后,经过tACC的延时即可DB脚读出有效的采样结果。

注:tACC的典型值和最大值分别为135ns200ns,因此将/RD引脚拉低后,等待大于200ns后即可从DB读出有效的转换结果。具体做法可通过调用delay()延时函数实现,不用太精确,只要估计插入的延时大于200ns即可。



4.4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

单片机最小系统电路包括单片机CPU,复位电路以及晶振电路,具体电路如下图3-7所示:








U1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P1.0P1.1P1.2P1.3P1.4P1.5P1.6P1.7

RST/VDDP3.0/RXDP3.1/TXDP3.2/INT0P3.3/INT1P3.4/T0P3.5/T1P3.6/WRP3.7/RDXTAL2XTAL1GND

VCCP0.0P0.1P0.2P0.3P0.4P0.5P0.6P0.7EA/VppPSENP2.7P2.6P2.5P2.4P2.3P2.2P2.1P2.0

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

STC89C52

5V

C122pF

Y1

11.0592M

C2

22pF

VCC

C3

106

RESET

R1

S1

R2

20010k

SW DPST

3-7

如上图所示与第9引脚相连的即为复位电路,与第1819引脚相连的为晶振电路。其中Y1为晶振,频率为11.0592MHZ。复位电路中的106是大小为10μF的电容,R1200欧姆的电阻,S1为复位按键。其中GND接地,第4031引脚接+5V电压。



4.5单片机与模数转换器的引脚连接电路

单片机与模数转换器的引脚连接电路如下图3-8所示:




20



U1

Vin(-)

VccREF

76

Vin(+)

8

A-GND

9

Vref/2

ADC0804

DB0DB1DB2DB3DB4DB5DB6DB7INTR

18171615141312115123

19410

CLK-RCLK-IND-GNDU3

CSRDWR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

P1.0P1.1P1.2P1.3P1.4P1.5P1.6P1.7

RST/VDDP3.0/RXDP3.1/TXDP3.2/INT0P3.3/INT1P3.4/T0P3.5/T1P3.6/WRP3.7/RDXTAL2XTAL1GND

STC89C52

VCCP0.0P0.1P0.2P0.3P0.4P0.5P0.6P0.7EA/VppPSENP2.7P2.6P2.5P2.4P2.3P2.2P2.1P2.0

4039383736353433323130292827262524232221



3-8



4.6 DDS模块










DDS采用串行写入模式,省下了单片机的5IO口。








4.7液晶1602模块

液晶屏幕光标指针对应的实际位置如下:















采用串口写入模式,省下4IO口。back1back2用来调整背景光,V0用来调整液晶中的文字显示电压,调整文字亮度。










4.8按键设置

采用5个独立按键作为波形设置按键,一个外部中断0的按键,采用跳变沿触发进入设置模式。P0.0按键加一,P0.1按键减一,P0.2按键液晶光标左移一位,P0.3按键液晶光标右移一位,P0.4按键跳出频率设置,进入幅值设置,再次按下,跳出波形调试,开始产生波形。








4.9整体电路












5、系统程序设计

本设计采用c语言编程。 程序流程图:






开始

液晶与DDS模块初始

检测设键有无按下

化,显示此时的幅值与频率设置初值1MHz 按下设置按键

按键控制液晶光标左右移动以及数值加减 按下break

跳出频率设置,进入幅值设置,旋钮调整波幅,时可以在液晶上及时显示设置幅值 按下break

跳出设置模式,输出设置波形频率与幅值



6、测试

6.1测试仪器:示波器

6.2测试方法:按键,通过示波器查看波形频率与幅值是

否与液晶显示值相吻合。






Set

调幅

Break









按下Set键后进入波形设置模式,分为两个环节,先调整

频率,之后按下break键锁住频率,通过旋钮调整幅值,再按下break键锁住幅值,跳出设置,产生波形。

7、结束语

经过几天的辛勤努力,三人合理分工,我们虽然没能实现题目的所有要求,但在调试的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有硬件上的,也有软件上的,但在大家的努力下,最终解决了不少问题。由于时间紧,任务重,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系统还可以进行很多改进。这次竞赛增强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协作精神,而且懂得了联系实际的重要性,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大有裨益。虽然我们遇到了很多困难和障碍,但同时也是困难与希望并存,我们将继续努力争取更大的进步。










附录:单片机程序

# include # include #include

typedef unsigned char BYTE; typedef unsigned int WORD; typedef bit BOOL; sbit add=P0^0; sbit miu=P0^1; sbit left=P0^2; sbit right=P0^3; sbit keybreak=P0^4;

sbit ad9850_w_clk =P2^2; //P2.2口接ad9850w_clk/PIN7

sbit ad9850_fq_up =P2^1; //P2.1口接ad9850fq_up/PIN8

sbit ad9850_rest =P2^0; //P2.0口接ad9850rest/PIN12

sbit ad9850_bit_data =P2^3; //P2.3口接ad9850D7/PIN25

sbit int1=P3^3;//定义管脚功能 sbit cs=P3^0;//使能端 sbit wr=P3^6;//写端口 sbit rd=P3^7;//读端口 sbit rs=P0^7; //lcd sbit rw=P0^6; sbit ep=P0^5; sbit d7=P2^7; sbit d6=P2^6; sbit d5=P2^5; sbit d4=P2^4;






BYTE dis1[]={"V:00000000 V "}; BYTE dis2[]={"F:01000000 Hz"}; double frequence=1000000; double volt=1.17;

void dds(); //dds模块输出波形 void reset_serial(); //dds初始化

void wr_serial(unsigned char w0,double frequence); //dds写入频率

void delay2(int m) //延时1us左右 {

unsigned char i,j; for (i=0;i for (j=0;j<253;j++); }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 //延时很短 void delay(unsigned int t) {

unsigned int qwe;

for(qwe=t;qwe>0;qwe--); }

BOOL lcd_bz() //检测lcd是否忙 {

BOOL result;

rs=0; // 读忙信号 rw=1; ep=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result = (BOOL)((P2&0xf0)&0x80); ep=0;








return(result ); }

lcd_wcmd (BYTE cmd) //lcd写入设置工作命令 {

while (lcd_bz()); rs=0; rw=0; ep=0; _nop_(); _nop_(); P2=cmd;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0; rs=0; rw=0; ep=0; _nop_(); _nop_(); P2=cmd<<4;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0; }

lcd_pos (BYTE pos) //定位lcd光标(指针)位置 {

lcd_wcmd (pos|0x80); }

lcd_wdat (BYTE dat) //lcd写数据 {

while (lcd_bz()); rs=1; rw=0; ep=0; _nop_(); _nop_(); P2=dat;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0; rs=1; rw=0; ep=0; _nop_(); _nop_(); dat=dat<<4; P2=dat;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1; _nop_(); _nop_(); _nop_(); _nop_(); ep=0; }

lcd_init () //lcd初始化 {

lcd_wcmd (0x28); delay2 (1);

lcd_wcmd (0x0f); delay2 (1);

lcd_wcmd (0x06); delay2 (1);

lcd_wcmd (0x01); delay2 (1); }

void display() //显示初始频率与幅值初值 {

BYTE i; lcd_init (); delay2 (20); lcd_pos (0x00); i=0;

while (dis1[i]!='\0') {

lcd_wdat (dis1[i]); i++; }

lcd_pos (0x40); i=0;

while (dis2[i]!='\0') {






lcd_wdat (dis2[i]); i++; } }

void display1(); //按键调频同时显示 void display1() {

unsigned int i;

long int sum=10000000,freq,h; freq=(long int)frequence; for(i=0;i<8;i++) {

lcd_pos (0x40+i+2); h=freq/sum;

lcd_wdat ('0'+h); freq=freq%(sum); sum=sum/10; } }

void display2(); //按键设置模式结束后,液晶显示幅值void display2() {

unsigned int i;

long int h,v,sum=1000000; v=(long int)(volt*1000000); for(i=0;i<6;i++) {

lcd_pos (0x00+i+4); h=v/sum;

lcd_wdat ('0'+h); if(i==0) {

lcd_pos (0x00+i+5); lcd_wdat (0x2e); i++; }






v=v%(sum); sum=sum/10; }

lcd_pos (0x00+11); }

void dds() //dds总程序 {

ad9850_w_clk=0; ad9850_fq_up=0; ad9850_rest=0; ad9850_bit_data=0; reset_serial();

wr_serial(0x00,frequence); delay2(20); }

//P18位数据口

// ad9850//

void reset_serial() {

ad9850_w_clk=0; ad9850_fq_up=0; //rest信号

ad9850_rest=0; ad9850_rest=1; ad9850_rest=0; //w_clk信号

ad9850_w_clk=0; ad9850_w_clk=1; ad9850_w_clk=0; //fq_up信号

ad9850_fq_up=0; ad9850_fq_up=1; ad9850_fq_up=0; }



()


// ad9850() //

void wr_serial(unsigned char w0,double frequence) //wr_serial(0x00,1000);// {

unsigned char i,w; long int y; double x;

//计算频率的HEX

x=4294967295/125;//适合125M晶振 这是计算机程序设计里面的一个值,表示无符号整数的十进制最大值。 //如果是16进制,那么是0xFFFFFFFF

//如果时钟频率不为180MHZ,修改该处的频率值,单位MHz

frequence=frequence/1000000; frequence=frequence*x; y=frequence; //w4数据 w=(y>>=0); for(i=0;i<8;i++) {

ad9850_bit_data=(w>>i)&0x01; ad9850_w_clk=1; ad9850_w_clk=0; }

//w3数据 w=(y>>8);

for(i=0;i<8;i++) {

ad9850_bit_data=(w>>i)&0x01; ad9850_w_clk=1; ad9850_w_clk=0; }

//w2数据 w=(y>>16); for(i=0;i<8;i++)






{

ad9850_bit_data=(w>>i)&0x01; ad9850_w_clk=1; ad9850_w_clk=0; }

//w1数据 w=(y>>24); for(i=0;i<8;i++) {

ad9850_bit_data=(w>>i)&0x01; ad9850_w_clk=1; ad9850_w_clk=0; }

//w0数据 w=w0;

for(i=0;i<8;i++) {

ad9850_bit_data=(w>>i)&0x01; ad9850_w_clk=1; ad9850_w_clk=0; }

//移入始能

ad9850_fq_up=1; ad9850_fq_up=0; }

void keyboard(); //按键触发中断,进入波形设置模式 void keyboard() {

unsigned int a=9; lcd_pos (0x40+a); while(1) {

if(left==0) {

delay2(20);










if(left==0) {

while(!left); if(a!=2) a--; else a=a+7;

lcd_pos (0x40+a); } }

if(right==0) {

delay2(20); if(right==0) {

while(!right); if(a!=9) a++; else a=a-7;

lcd_pos (0x40+a); } }

if(add==0) {

delay2(20); if(add==0) {

while(!add);

lcd_pos (0x40+a); if(dis2[a]==0x39) {

dis2[a]=0x30;

lcd_wdat (dis2[a]);

frequence=frequence-pow(10,(9-a))*9; lcd_pos (0x40+a); } else {








dis2[a]=dis2[a]+1; lcd_wdat (dis2[a]);

frequence=frequence+pow(10,(9-a)); lcd_pos (0x40+a); } } }

if(miu==0) {

delay2(20); if(miu==0) {

while(!miu);

lcd_pos (0x40+a); if(dis2[a]==0x30) {

dis2[a]=0x39;

lcd_wdat (dis2[a]);

frequence=frequence+pow(10,(9-a))*9; lcd_pos (0x40+a); } else {

dis2[a]=dis2[a]-1; lcd_wdat (dis2[a]);

frequence=frequence-pow(10,(9-a)); lcd_pos (0x40+a); } } }

if(keybreak==0) {

delay2(20);

if(keybreak==0)




{

while(!keybreak); break; } } }

keybreak=1;

lcd_pos (0x40+10); }

double ad8();//输出ad最终处理结果,信号幅值

double convert(unsigned char sixteen);//ad读数转化为double

unsigned char dushu(void);//AD读数

double ad8() {

unsigned char output; //AD读出的82二进制

double dianya; output=dushu();

dianya=convert(output); dianya=1.08-0.72*dianya; return(dianya); }

unsigned char dushu( void ) {

unsigned char q,i; rd=1; wr=1;

int1=1;//ADC0804前准备 P1=0xff;//P1全部置一准备 cs=0; wr=0;

wr=1;//启动ADC0804开始测电压






while(int1==1);//等待A/D转换完毕产生INT1(低电平有效)信号

rd=0;//开始读转换后数据 i=i; i=i;

q=P1;//读出的数据赋与output rd=1;

cs=1;//读数完毕 return(q); }

double convert(unsigned char sixteen) {

unsigned int a; double qq;

a=(unsigned int)sixteen;//强制装换charunsigned int qq=(double)a; qq=qq/256*5; return(qq); }

void main() {

int g;

EA=1; //总中断 EX0=1; //外部中断0

IT0=1; //触发方式为下降沿触发 display(); display1(); volt=ad8(); display2(); dds(); while(1) {

g=1; g=0;






} }

void exter0 () interrupt 0 {

EA=0;

keyboard(); while(1) {

volt=ad8(); display2();

if(keybreak==0) {

delay2(10);

if(keybreak==0) {

while(!keybreak); break; } } }

lcd_pos (0x40+11); dds();

EA=1; //总中断 EX0=1; //外部中断0

IT0=1; //触发方式为下降沿触发 }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 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名: 期: 指导教师签名: 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 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 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日期: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 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 日期:

导师签名: 日期:






指导教师评阅书





指导教师评价: 一、撰写(设计)过程

1、学生在论文(设计)过程中的治学态度、工作精神 及格 不及格 2、学生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扎实程度

及格 不及格 3、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专业技能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及格 不及格 4、研究方法的科学性;技术线路的可行性;设计方案的合理性 及格 不及格 5、完成毕业论文(设计)期间的出勤情况

及格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及格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及格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及格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及格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及格 不及格

建议成绩: 及格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指导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评阅教师评阅书





评阅教师评价: 一、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及格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及格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及格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及格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及格 不及格

建议成绩: 及格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评阅教师: (签名) 单位: (盖章)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及教学系意见





教研室(或答辩小组)评价: 一、答辩过程

1、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点和见解的叙述情况 及格 不及格 2、对答辩问题的反应、理解、表达情况

及格 不及格 3、学生答辩过程中的精神状态

及格 不及格 二、论文(设计)质量

1、论文(设计)的整体结构是否符合撰写规范? 及格 不及格 2、是否完成指定的论文(设计)任务(包括装订及附件)? 及格 不及格 三、论文(设计)水平

1、论文(设计)的理论意义或对解决实际问题的指导意义 及格 不及格 2、论文的观念是否有新意?设计是否有创意?

及格 不及格 3、论文(设计说明书)所体现的整体水平

及格 不及格

评定成绩: 及格 不及格

(在所选等级前的□内画“√”)

教研室主任(或答辩小组组长): (签名)

教学系意见:

系主任: (签名)



-1-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特别注明引用的内容和致谢的地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注明并表示感谢。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本人签名)

学位论文出版授权书

人及导师完全同意《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出版章程》(以下简称“章程”),愿意将本人的学位论文提交“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在《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全文发表和以电子、网络形式公开出版,并同意编入****《中国知识资源总库》在《中国博硕士学位论文评价数据库》中使用和在互联网上传播,同意按“章程”规定享受相关权益。



论文密级:

公开 保密_____月至____月)(保密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应遵守此协议)



作者签名:_______ 导师签名: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2-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本人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成果不存在知识产权争议。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设计(论文)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

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毕业设计(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本人完全了解**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 本人愿意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同意学校保存学位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或采用影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设计(论文);同意学校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建立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系统,公布设计(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允许他人依法合理使用。

(保密论文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作者签名:

二〇一〇年九月二十日

-3-








时间飞逝,大学的学习生活很快就要过去,在这四年的学习生活中,收获了很多,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和一直关心帮助我的人分不开的。

首先非常感谢学校开设这个课题,为本人日后从事计算机方面的工作提供了经验,定了基础。本次毕业设计大概持续了半年,现在终于到结尾了。本次毕业设计是对我大学四年学习下来最好的检验。经过这次毕业设计,我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操作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合作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等方方面面都有很大的进步。这期间凝聚了很多人的心血,在此我表示由衷的感谢。没有他们的帮助,我将无法顺利完成这次设计。

首先,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知道***老师对我的悉心指导,在我的论文书写及设计过程中给了我大量的帮助和指导,为我理清了设计思路和操作方法,并对我所做的课题提出了有效的改进方案。***老师渊博的知识、严谨的作风和诲人不倦的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他身上,我学到了许多能受益终生的东西。再次对周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其次,我要感谢大学四年中所有的任课老师和辅导员在学习期间对我的严格要求,谢他们对我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帮助,使我了解了许多专业知识和为人的道理,能够在今后的生活道路上有继续奋斗的力量。

另外,我还要感谢大学四年和我一起走过的同学朋友对我的关心与支持,与他们一起学习、生活,让我在大学期间生活的很充实,给我留下了很多难忘的回忆。

最后,我要感谢我的父母对我的关系和理解,如果没有他们在我的学习生涯中的无私奉献和默默支持,我将无法顺利完成今天的学业。

四年的大学生活就快走入尾声,我们的校园生活就要划上句号,心中是无尽的难舍与眷恋。从这里走出,对我的人生来说,将是踏上一个新的征程,要把所学的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去。

回首四年,取得了些许成绩,生活中有快乐也有艰辛。感谢老师四年来对我孜孜不倦的教诲,对我成长的关心和爱护。

学友情深,情同兄妹。四年的风风雨雨,我们一同走过,充满着关爱,给我留下了值得珍藏的最美好的记忆。

在我的十几年求学历程里,离不开父母的鼓励和支持,是他们辛勤的劳作,无私的付出,为我创造良好的学习条件,我才能顺利完成完成学业,感激他们一直以来对我的抚养与培育。

最后,我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老师、和研究生助教***老师。是他们在我毕业的最后关头给了我们巨大的帮助与鼓励,给了我很多解决问题的思路,在此表示衷心的感激。老师们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和深厚的理论水平都使我收益匪浅。他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给与我很大的帮助,使我得到不少的提高这对于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一种巨大的帮助,感谢他耐心的辅导。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老师们给予我很大的帮助,帮助解决了不少的难点,使得论文能够及时完成,这里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4-






这次论文的完成,不止是我自己的努力,同时也有老师的指导,同学的帮助,以及那些无私奉献的前辈,正所谓你知道的越多的时候你才发现你知道的越少,通过这次论文,我想我成长了很多,不只是磨练了我的知识厚度,也使我更加确定了我今后的目标:为今后的计算机事业奋斗。在此我要感谢我的指导老师——***老师,感谢您的指导,才让我有了今天这篇论文,您不仅是我的论文导师,也是我人生的导师,谢谢您!我还要感谢我的同学,四年的相处,虽然我未必记得住每分每秒,但是我记得每一个有你们的精彩瞬间,我相信通过大学的历练,我们都已经长大,变成一个有担当,有能力的新时代青年,感谢你们的陪伴,感谢有你们,这篇论文也有你们的功劳,我想毕业不是我们的相处的结束,它是我们更好相处的开头,祝福你们!我也要感谢父母,这是他们给我的,所有的一切;感谢母校,尽管您不以我为荣,但我一直会以我是一名农大人为荣。

通过这次毕业设计,我学习了很多新知识,也对很多以前的东西有了更深的记忆与理解。漫漫求学路,过程很快乐。我要感谢信息与管理科学学院的老师,我从他们那里学到了许多珍贵的知识和做人处事的道理,以及科学严谨的学术态度,令我受益良多。同时还要感谢学院给了我一个可以认真学习,天天向上的学习环境和机会。

即将结束*大学习生活,我感谢****大学提供了一次在**大接受教育的机会,感谢院校老师的无私教导。感谢各位老师审阅我的论文。



-5-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294ef3b24e852458fb770bf78a6529657d3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