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现代音乐史1

时间:2022-05-26 02:59:06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中国近现代音乐史复习提纲



一、名词解释:

1.沈心工:(18701947),原名庆鸿,号叔逵,笔名心工。上海人,中国音乐教育家,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从日本学校的音乐教育中得到启发,一生致力于音乐教育,曾在日本留学生中组织了“音乐讲习会”研究乐歌创作,所编歌曲题材广泛、内容浅显易懂,且成为最早使用白话文进行歌词写作的音乐教育家。其代表作有歌曲《体操─兵操》(又名《男儿第一志气高》)、《黄河》等,出版乐歌集《学校唱歌集》等;此外,沈心工还创设唱歌课,并且多处教授、推广。沈心工是中国近代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初创时期最早的音乐教师,一生作有乐歌180余首,多数是采用外国歌曲的曲调,少数采用中国传统民歌填词或专门作曲,为学堂乐歌运动做出了突出贡献。

2.李叔同:(18801942)李叔同,原名文涛,字息霜,别号漱筒;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在音乐、书法、绘画和戏剧方面,都颇有造诣。其乐歌承中古典歌词的意境美,文辞隽永秀丽,意境深远,富于韵味,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他是第一个向中国传播西方音乐的先驱者,所创作的《送别歌》,历经几十年传唱经久不衰,成为经典名曲,其音乐在乐歌创作,音乐教育,创办期刊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1906年,在日本留学时编印出版中国第一份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一生创作了大量的歌曲,代表作有《春游》、《送别》、《早秋》等共70余首。

3.大同乐会:创建于1920年,创始人郑觐文,其宗旨“整理国乐,阐扬固有文化;研究中西音乐,筹备演作大同音乐 促进世界文化运动”。这个乐会致力于传统乐器的继承和改良,开始探索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创建,组成了一个有32编制的民族乐队,基本上分为吹、弹、拉、打四组,是中国近代规模最大的管弦乐团。其整理改编的中国古典乐曲有《国民大乐》、《春江花月夜》、《霓裳羽衣曲》、《十面埋伏》、《醉渔唱晚》等。


4.萧友梅:(18841940),字思鹤,又名雪鹏;音乐理论家、作曲家,广东中山人,是中国第一所正规的专业高等音乐学府——国立音乐院(今上海音乐院)的创始人之一。萧友梅在音乐创作和音乐学方面也有显著成绩,音乐作品主要有弦乐四重奏《小夜曲》,钢琴曲《哀悼引》、《新霓裳羽衣舞》,大提琴曲《秋思》及《问》、《五四纪念爱国歌》等100多首声乐作品,其大部分作品与反帝国主义斗争有关,大多通俗易懂,大众化,群众性强。音乐学著作主要有《和声学》、《普通乐学》、《中西音乐的比较研究》、《古今中西音阶概说》、《中国历代音乐沿革概略》等。

5.黎锦辉:(1891 1967),作曲家,中国流行音乐之父。湖南湘潭人,早年广泛接触民间音乐,学习各种民族乐器演奏。是儿童歌舞事业的开拓者,儿童歌舞音乐作曲家,对国语读音学术也研究颇深。 他的作品大都自编剧本和歌词,音乐语言通俗易懂,简洁明快.并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在不同程度上反映了“五四”运动所倡导的科学与民主的精神.主要创作了12部儿童歌舞剧和24部儿童歌舞表演,还有许多歌曲、器乐曲等。重要的儿童歌舞剧有:《麻雀与小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神仙妹妹》《小小画家》《最后的胜利》等;在儿童歌舞表演曲目中,《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三个小宝贝》《寒衣曲》《老虎叫门》等影响较大。

6.学堂乐歌:指20世纪初随着新式学堂的建立而兴起的歌唱文化,一般指开设的音乐课或为学堂歌唱而编创的歌曲。它是一种选曲填词的歌曲,起初多是归国的留学生用日本和欧美的曲调填词,后来用民间小曲或新创曲调的。学堂乐歌的代表人物有沈心工、李叔同、曾志忞等人,代表作有《送别》、《男儿第一志气高》等。其歌曲内容具鲜明时代色彩,大部分反映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爱国思想,也有宣传妇女解放,反映学生生活,鼓吹封建伦理道德的。它“对于学校音乐教育启蒙,对于中国走向近代化社会的行程,起到了促进作用”。它是我国近代民主主音乐文化的开端,它使集体歌唱形式得以确立;它直接影响“五四”以后的音乐文化发展。


7. 贺绿汀:(1903-1999),原名贺安卿,又名贺抱真、贺揩等,当代著名音乐家、教育,湖南邵阳人。1931年考入上海国立音乐科学校。早年参加湖南农民运动和广州起义。先后任武昌艺术科学校教员,明星影片公司音乐科科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宣传队音乐教员、延安中央管弦乐团团长、华北文工团团长。在贺绿汀的音乐生涯中,在上个世纪30年代为当时的进步电影创作歌曲是其音乐创作中最突出、最有影响力的方面之一。半个世纪以来,贺绿汀共创作了三部大合唱、二十四首合唱、近百首歌曲、六首钢琴曲、六首管弦乐曲、十多部电影音乐以及一些秧歌剧音乐和器乐独奏曲,并著有《贺绿汀音乐论文选集》。1999在上海逝世。代表作品:《牧童短笛》;《摇篮曲》;《往日思》等

8、冼星海:(19051945),曾用名黄训、孔宇,祖籍广东番禺,出生于澳门,中国近代著名作曲家、钢琴家,有“人民音乐家”之称。代表作品:在《太行山上》《到敌人后方去》《黄河大合唱》《生产大合唱》等。在冼星海短促的一生中,创作生活约10余年,共作歌曲数百首(现存250余首),大合唱4部(《生产运动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牺盟大合唱》。)歌剧1部、交响曲2部、管弦乐组曲4部、狂想曲1部以及小提琴、钢琴等器乐独奏、重奏曲多首。在冼星海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广的是多种多样的群众歌曲,且其歌曲创作中抒情性的独唱歌曲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其中大多是为舞台剧和电影所作的插曲。 为了表现广阔的现实生活和使歌曲更具有民族特色,冼星海还探索创造了一些具有新时代特点的歌曲样式冼星海在音乐创作上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开创了表现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并具有民族特点的大合唱创作。所作4部大合唱,在题材、内容的现实性和表现形式的民族化、群众化方面是相同的,但又根据不同的题材、内容,以不同的艺术手法进行处理,而使各个作品具有不同特色。

9. 聂耳:(19121935),原名聂守信,字子义(亦作紫艺),汉族,云南玉溪人。中国音乐家。他从小家境贫寒,对劳苦大众有深厚的感情,他在有限的生命中创作了数十首革命歌曲,他的一系列作品,正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的产物。聂耳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道路,是中国无产阶级革命音乐先驱。聂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的作曲者。聂耳一生共创作37首乐曲,都是在他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8d8eb3f0aa1284ac850ad02de80d4d8d05a01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