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周长教案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绕一绕、滚一滚等活动,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倍数关系。知道圆周率的含义,并能推导出圆的周长公式,学会使用公式解决简单的求圆周长的实际问题。 2.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初步的动手操作水平和空间观点。 3.结合圆周率的教学,使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操作导入 谈话引入,并指名说说怎样测量圆的直径。 每个同学拿出事先准备好的三个圆形物体(圆形铁环、一元硬币、塑料胶带或其他任意一个圆)。 学生独立测量圆的直径,比一比谁量得最精确。 组织交流。 [思考:量直径是上一节课的内容。在教学新知之前实行复习,意图有两点:一是由于直径与周长的关系是本节课的主要研究内容,量直径能为研究圆周率和推导圆的周长公式服务;二是让学生练习比较精确地测量直径,为接下来比较精确地测量圆的周长做必要的准备。] 二、揭示课题 谈话: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圆的周长。(板书课题:圆的周长) 三、自主探索 1.出示圆形铁环。 谈话:这是一个用铁丝围成的圆,谁上来指一指这个圆的周长?(学生指出圆的周长)同桌讨论一下,什么是圆的周长?(引导学生概括圆的周长的含义) 提问:你能量出这个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吗? 学生动手尝试测量。(可能会想到把铁丝剪开、拉直,再测量铁丝的长。) 指名介绍方法,并上台实行测量演示。 2.出示一元硬币。 提问:你能测量这枚硬币的周长吗? 指名说说方法,学生动手测量。 3.猜测联系。 提问:对于刚才这几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你有何评价? 谈话:回忆一下,我们以前是怎样求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 引导:是啊,用绕线法和滚圆法测量圆的周长比较麻烦,测量的结果也不够准确,我们应该寻找更简便的计算圆周长的方法。那么,圆的周长与它的什么相关系呢?(与直径的长短相关) 追问:圆的周长与它的直径之间可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提出各种猜想,也可能会提出圆的周长等于直径的3.14倍) 谈话:大家能提出不同的猜想,这很好!然而猜想仅仅猜想,圆的周长与直径到底有什么关系,还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与验证。 4.研究验证。 出示活动要求: (1)每个同学选择一个圆形物体,分别测量它的直径和周长,并计算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 (2)把你们小组测量与计算的结果整理在下面的表格里(表格略)。 学生活动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汇报。 提问: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你有什么发现? 小结:其实,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3倍多一些,而且这个倍数是一个固定不变的数。我们把圆的周长除以直径的商称为圆周率。一般情况下,人们用字母π表示圆周率。它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它的值等于3.1415926……为了计算方便,我们取它的近似值3.14。(板书:圆周率π) 谈话:关于圆周率还有一段值得我们骄傲的历史呢!请同学们打开书本,读一读第120页下面的“你知道吗”。 提问:读了这段介绍,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想?还想知道些什么? 提问:为什么我们研究的结果和圆周率的实际值有一定的误差? [思考:量铁丝围成的圆、一元硬币、塑料胶带等圆形物体的周长,是看似简单、重复的操作,但实际上不断激起了学生思维的浪花。第一次量铁丝围成的圆的周长,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想到将铁丝围成的圆剪开、拉直成一条线段再测量,在操作中充分感受了“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量一元硬币的周长,则不能直接剪开、拉直,而必须采用绕线法或滚圆法,这在引导学生灵活解决问题的同时,又使学生感受到实际测量得到周长的方法并不方便,从而产生探究圆周长计算公式的心理需求。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分组自由选择圆形物体测量周长,探究圆的周长和直径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 5.推导公式。 提问:根据圆周率的意义,怎样求圆的周长?(板书:圆的周长=圆周率×直径) 提问:如果用C表示圆的周长,怎样用字母表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呢?(板书:C=πd) 谈话:你能使用圆周长的计算公式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出示“试一试”。 学生独立解决后,组织反馈。 四、练习巩固 1.判断下面的说法是否正确。 (1)圆周率等于3.14。 (2)圆的周长总是直径的π倍。 (3)一个半圆形的周长是这个圆周长的一半。 学生判断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 样想的。 2.一个圆形木桶的外直径是4.8分米,在它的外面加一道铁箍,这道铁箍长多少米?(接头处忽略不计) 让学生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再独立解答。 3.地球赤道的半径约是6278千米,绕赤道走一圈有多少千米? 先让学生估计地球赤道的周长,再独立计算。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0112ec84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