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探索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构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探索 作者:万桂荣 王兆烨 来源:《消费导刊·理论版》2008年第10期 [摘 要]面对高等教育改革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事关合格人才的培养,事关高校的发展稳定。论文围绕如何建构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的主题,探索构建和谐社会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方法。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构建 教育体系 作者介绍:万桂荣(1974-):男,硕士,1997年毕业于安徽财经大学信息管理系,江苏泰州人,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基础课部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管理;王兆烨(1974-):男,硕士,江苏滨海人,1996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农机化系,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后勤服务公司,实验师,研究方向:农业工程、教育管理。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深入,高校实行收费并轨招生,后勤社会化改革全而启动,网络信息化浪潮迅猛发展,这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上作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内容,挑战与考验。而对新形势,思想政治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灵魂,事关合格人才的培养,事关高校的发展稳定,本文围绕如何构建具有特色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体系这一主题,从认识上探索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上作,以供讨论参考。 一、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新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时代需要。为此,要重新审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逻辑起点,继承优良传统,锐意创新,重构体现时代特征,符合教育规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谐体系。和谐的工作体系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长效机制的保证。这就需要我们调整思维,在坚持正确思想路线和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大胆创新。 第一,和谐体系建设要根据不同教育阶段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实行目标分类,循序渐进地开展道德教育与政治教育。教育目标的恰当与否是教育工作能否达到预期效果的先决条件。从某种程度上说,我国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着目标倒置现象。学生在小学阶段就开始接受原本属于高层次的道德理想与信念教育,虽然勉力为之,但由于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限制,很难真正达到理性阶段,获得理想效果。遗憾的是,到了理性思维成熟期的大学阶段,教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育目标却倒退了,有时仅仅局限于抓校纪校规,理想、信念教育底气不足、流于形式。这一目标倒置现象有悖于学生心理发展规律。思想政治教育应首先从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入手,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教育需要细化、实化、深化。在这样的基础上,逐步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展开爱社会、爱国家、爱党的教育。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个体心理的健康发展是个体形成良好思想品质的基础。要健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的专门机构,不断探索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的有效途径,确保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第二,和谐体系建设要实行先进性与普遍性、广泛性相结合的原则。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加快,高校承担的思想政治教育任务是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不曾面对、难以想象的。面对如此庞大的学生队伍,我们要正视现实,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标实行适当分层,将先进性与普遍性相结合。必须使每个人具备基本的道德要求,确保道德底线;使绝大多数人成为追求进步的力量,共产主义事业后备军;使一大批人成为共产主义先锋队成员。为此,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品德教育、思想教育、政治教育要做到有的放矢。 当代大学生既有各自不同的思想状况,又有着与社会上其他人一样共同的需求。由此,思想政治教育要从基本国情出发,充分考虑到大学生不同层次的现实状况,要进行广泛性的引导。但在考虑广泛性的同时,要把先进性要求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在教育过程中,既要引导广大学生接受一般性社会规则的要求,同时更要张扬先进思想的引导作用。用科学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思想保证。 第三,和谐体系建设要把握系统性和整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人才培养机构,无疑扮演着主导性角色,发挥着主动性作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社会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本营、大舞台、大后方。如果脱离社会整体教育和社会配合,学校所起的作用是乏力的。如果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不协调,甚至相背离,学校教育的影响就有限,甚至是无效的。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全民参与、全社会协作,实现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理论教育和实际教育、书本教育与生活教育、历史教育与现实教育相结合。 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载体 新形势下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和载体的创新,有着众多的理论研究与实践经验总结,在此不再赘述。在各方面研究中,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最为密切的当属积极推进和谐校园文化建设。 第一,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高校教师都应充分认识到,教书重在育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队伍,其他所有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的教师也应在知识传授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管理者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干队伍,其他管理者也要在管理工作中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所有的职工和员工也要在服务学生的工作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形成全员育人的良好氛围,通过建设和谐校园,实现把大学生培养成社会主义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目标。 第二,建立校园文化建设的长效机制。首先,培养和形成优良校风、教风和学风。通过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良好校风、优良教风、良好学风,树立大学生自强不息、不惧险阻、勇往直前的共同意志和奋斗精神及与时俱进、昂扬向上、勇于创式。由于多方面原因,我国大学生的知识结构单一,理工科的学生人文知识和素质欠缺,文科的学生科学知识和素质欠缺,同时普遍地理论知识强于实践能力。应通过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加强对理工农医科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教育,加强对文科学生的自然科学教育。组织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学术、科技、艺术、体育等活动,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审美能力、艺术修养、拼搏精神和团队意识,促进他们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提高。 再次,加强校园人文环境和景观建设。在教育中,必要的形式和仪式是非常有意义的。通过资料记载和实物展示,可以生动形象地让学生了解校史,激励大学生的爱校感情。通过记校训、唱校歌、戴校徽、用校标,可以激发大学生的自豪感和向心力,激励大学生刻苦学习,热爱学校。通过开学典礼、毕业典礼、授学位仪式等庄严活动,激励大学生勤奋向上,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校园的自然环境同样可以育人。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校的每一面墙壁都会说话。他指出:隐性课程乃是一种真正的道德教育课程,是一种比其他任何正式课程更有影响的课程。高校要加强对校园物质环境建设的规划,根据学校的传统和培养目标,建设高雅的人文景观,使校园的山、水、园、林、路达到使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和谐统一,用优美的校园景观激发大学生的爱校热情,陶冶大学生关爱自然、关爱社会、关爱他人的美好情操。 参考文献 [1]傅小燕,和谐社会视域下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 (6) [2]史美青,和谐校园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研究,2007 (3) [3]杨林,从和谐社会理念视角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6 (2) [4]刘顺昌,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作用[T],理论学习,2007 (6)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0523ab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a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