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窦娥冤》中的三桩誓愿 作者:朱正云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上旬》 2015年第2期 甘肃临夏县中学(731800)朱正云 [摘要]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窦娥临刑时发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从三桩誓愿的内部关系以及如此安排的原因去分析,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特点,了解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情感倾向。 [关键词]窦娥冤 三桩誓愿 递进关系 浪漫主义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040041 元代著名杂剧作家关汉卿的《窦娥冤》第三折中,主人公窦娥临刑时发下了三桩誓愿,即血溅白练、六月飞雪和亢旱三年。原文如下: [血溅白练]“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刀过处头落,一腔热血休半点儿粘在地下,都飞在白练上者。” [六月飞雪]“如今是三伏天,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掩埋了窦娥尸首。” [亢旱三年]“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 正确解读三桩誓愿有助于理解主人公窦娥的形象特点,了解元代社会的黑暗现实,以及作者关汉卿的创作情感倾向。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对“三桩誓愿”的粗浅认识。 一、三桩誓愿的内部关系 1.三桩誓愿表述怨气时,情绪越来越激动 “若是我窦娥委实冤枉。” “若窦娥委实冤枉。” “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 以上三句话分别出现在三桩誓愿中。第一桩誓愿里,“若是”表假设,是平静的“示冤”。第二桩誓愿里,“若”还表假设,内容却变了,少了“是”“我”,这种个别字词的减少,正反映了窦娥情绪的变化,因为一个人在情绪激动的时候,语言表达时先是语速加快,音量提高,多使用短句,从表达的语气来看,多用祈使句,甚至只出现关键词。句子形式的变化引起了句子内容的变化,内容的变化又反映了人物情绪的变化。此时窦娥尽管愤怒,还能遏制自己的情绪。到第三桩誓愿时,没有了假设的字眼,转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愤怒的情感再也无法遏制,一泻而出,由略带愤怒的示冤变成了血泪控诉,怒斥贪赃枉法、草菅人命的贪官,体现了窦娥永不屈服抗争到底的斗争精神。 2.三桩誓愿在“示冤”“抒冤”“控诉”时,让人知晓的范围逐渐扩大 血溅白练,刑场上的人看到了,窦娥被冤枉了;六月飞雪,山阳县的百姓知晓,窦娥真的被冤枉了;亢旱三年的话,楚州人民为证,窦娥的确被冤枉了。从刑场到山阳县再到楚州,了解窦娥冤情的人越来越多,以此推理,窦娥的冤情终将大白于天下。这是关汉卿独具匠心的安排,他通过窦娥的冤情要把元朝统治的黑暗和腐朽公诸天下,那就是官吏昏聩、贪赃枉法、草菅人命、恶民横行。 3.三桩誓愿在内容上还有从“示冤”“警告”到“惩处”的递进关系 我国古代,有一种哲学思想叫做天人感应。它起源于中国先秦哲学,西汉时董仲舒将其发展为系统的神秘主义学说。董仲舒认为,天和人同类相通,相互感应,天能干预人事,人亦能感应上天。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天就会降下祥瑞以资鼓励。作为传统文人,关汉卿也毫无例外地受到了这种思想的影响。三桩誓愿,血溅白练是示冤,六月飞雪是以灾异进行警告,亢旱三年是以灾难惩处统治者,都打上了天人感应思想的印记。在这里,“惩处”——亢旱三年——尽管会殃及无辜百姓,但也能沉重地打击封建统治者,危及他们穷奢极欲的生活。三桩誓愿由示冤、警告到惩处,在语义层面上有递进关系。 概而言之,窦娥临行刑时发出的三桩誓愿内部是递进关系,一愿比一愿深刻、强烈。她不仅要把自己的冤情昭示天下,而且还要感天动地,让人们知道“这都是官吏们无心正法,是百姓有口难言”。窥一斑而知全豹,三桩誓愿充分揭露了元代社会官吏昏聩、法制腐败、人民蒙受奇冤而呼告无门的真实情况。至此,窦娥性格也得到充分展示,一个美丽善良又有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更趋于丰满完美了。 二、三桩誓愿如此安排原因分析 三桩誓愿能实现吗?回答是肯定的,不能!既然不能,为何还要如此安排?这是为了揭露元朝的黑暗统治和表达广大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关汉卿生活在元成宗时代,就《元史》记载,元成宗时代还算是一个比较开明的时代,但从《窦娥冤》中看,当时有放高利贷的蔡婆、地痞无赖张驴儿父子、贪官梼杌,是这些人一手制造了“窦娥冤”。当时的社会现实是高利贷者重利盘剥下层劳动人民,地痞无赖横行不法戕害百姓,下层官员贪赃枉法、草菅人命,劳动人民则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像窦娥这样的弱女子,在这样的社会蒙受不白之冤,而又呼告无门,洗雪冤屈简直是难于上青天。但是正义终将战胜邪恶,骑在人民头上的,人民就把他摔跨。关汉卿以民间故事“东海孝妇”为基础,运用了浪漫主义的手法,虚构了三桩誓愿并让它一一应验。通过这种方式,成功塑造了典型形象——窦娥,她是元代身处社会底层,备受凌辱和剥削的广大劳动妇女的代表。窦娥从忍辱负重走向勇敢反抗,这既是个体生命的觉醒,也标志着一个群体告别了“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走向了争取自由与民主的社会前沿。 (责任编辑 陈剑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1be1ad31687e21af45b307e87101f69f31fb6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