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 何 编 演 课 本 剧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如 何 编 演 课 本 剧 一、课本剧及戏剧特点 戏剧是一种综合性的舞台艺术,剧本是舞台演出的依据和基础。课本剧就是用戏剧的形式来表演课文内容的一种教学活动形式。要想把课文中叙事性的诗文改编为课本剧,首先要懂得剧本的特点,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编出符合要求的课本剧。 编写课本剧必须突出体现剧本的三方面特点: 1.空间和时间要高度集中 剧本不像小说、散文那样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它要求时间、人物、情节、场景高度集中在舞台范围内。小小的舞台上,几个人的表演就可以代表千军万马,走几圈就可以表现出跨过了万水千山,变换一个场景和人物,就可以说明到了一个全新的地方或相隔多少年之后…… 相隔千万里,跨越若干年,都可通过幕、场变换集中在舞台上展现。 剧本中通常用“幕”和“场”来表示段落和情节。“幕”指情节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一幕”可分为几场,“一场”指一幕中发生空间变换或时间隔开的情节(通常用人物的上下场来划分)。剧本一般要求篇幅不能太长,人物不能太多,场景也不能过多地转换。初学改编短小的课本剧,最好是写成精短的独幕剧。 2.反映现实生活的矛盾要尖锐突出 各种文学作品都要表现社会的矛盾冲突,而戏剧因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反映的矛盾冲突则要求更加尖锐突出。因为戏剧这种艺术形式是为了集中反映现实生活中的矛盾冲突而产生的,所以说,没有矛盾冲突就没有戏剧。又因为剧本受篇幅和演出时间的限制,所以对剧青冢反映的现实生活必须凝缩在适合舞台演出的矛盾冲突中。 剧本中的矛盾冲突大体分为发生、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演出时从矛盾发生时就应吸引观众,矛盾冲突发展到最激烈的时候称为高潮,这时的剧情也最吸引观众,最扣人心弦。高潮部分也是编写剧本和舞台演出的“重头戏”,是最“要劲”、最需要下工夫之处。如《雷雨》,观众的心就始终被剧中那矛盾冲突牵扯着,一个冲突刚缓解一点,马上又引出另一个冲突。 3.剧本的语言要表现人物性格 剧本的语言包括台词和舞台说明两个方面。台词是主要的,是剧中人物所说的话,包括对话、独白、旁白。独白是剧中人物独自抒发个人情感和愿望时说的话;旁白是剧中某个角色背着台上其他剧中人从旁侧对观众说的话。剧本主要是通过台词推动情节发展,表现人物性格。因此,台词语言要求能充分地表现人物的性格、身份和思想感情,要通俗自然、简练明确,要口语化,要适合舞台表演。 舞台说明,又叫舞台提示,是剧本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剧本里的一些说明性文字。舞台说明包括剧中人物表,剧情发生的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这些说明对刻画人物性格和推动、展开戏剧情节发展有一定的作用,一般出现在每一幕(场)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一般用括号(方括号或圆括号)括起来。这部分语言要求写得简明、扼要。 懂得了剧本以上几个特点和要求,再参考学过的剧本课文,就可以试着学编课本剧了。 二、课本剧剧本的改编 (一)、深入理解课文,精心设计冲突。 改编剧本宜选较生动的记叙性课文。所选课文要求矛盾冲突激烈,情节性较强,人物性格鲜明。选用的课文篇幅如太长,也可选取其中一个段落层次。如《药》,可选“茶馆”一节改编。 对所要改编的课文,要知晓背景、明确主题、熟悉内容。人物性格的内涵与特定的历史背景是相互联系的,也都是为表现作品的主题服务的,所以,对文中人物性格要清楚,更要清楚产生其性格的社会背景,清楚作者塑造此形象的用心。改编《套中人》,别里科夫是在沙皇专制时期一个被扭曲了的形象,他的因循守旧、畏首畏尾,害怕变革、敌视新生,将一切装在套子里,都与那个时代、那个环境有关。 (二)、根据原文特点合理安排结构。 剧本与故事的共同点是都有人物、环境,都不乏生动的描写和细致的刻画。所不同的是,故事不受舞台时间、空间的限制。因此,将故事改写为剧本,时间、空间要求集中。可根据故事中矛盾冲突的发展变化过程,构成故事的情节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1.对时空跨度较大的情节宜采用如《雷雨》、《屈原》式的"闭锁型"结构,即打破故事原有的时空顺序,截取原故事情节的一两个横断面重新组合,通过人物的对话进行穿插交代隐约显露整个情节。如改编《祝福》就可以选取祥林嫂捐门坎前后的两个"祝福"片断,重新安排人物,通过四叔的嫌恶,柳妈的劝说恐吓,祥林嫂的独白及其他人物的对话来交代祥林嫂的一生。 2.对时空、人物相对集中的情节可采用《窦娥冤》式的“点线型”结构,即按原故事情节的自然顺序展开,如《一碗阳春面》的改编就可以采用这种形式。 3.对于人物众多,没有明显的主要人物或情节性不强的课文,宜采用《茶馆》式的“群像展览型”结构,即远取某一环境或场面让众多人物粉墨登场,展示各自的性格。如改编《药》就可以采用这一形式。 当然也可以采用一种结构为主三种结构结合的形式,如改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就可以这样。 (三)、精心设计人物语言,力求精炼富于动作性。 剧本中人物的语言非常重要,人物的思想情感、性格身份靠它来表现,甚至剧情的发展也靠它来推动。改编时将故事中人物的对话改成对白,心理活动描写改成独白或旁白, 人物的语言要符合人物身份、地位、文化修养,不可长篇大论。尤其要注意动作性,即语言要反映人物的动作、表情、心理变化,即使说话人没有相应的形体动作,观众读者也要能从中产生一种有动作的感觉。还要好念、上口。《套中人》中的别里科夫的台词,一定要抓住“千万不要出什么乱子”“只求别处什么乱子”这类个性化的语言。 编写课本剧时,往往存在一个毛病,即照抄课本里的人物对话,抄完了,戏里的人物就无话可说了;舞台说明也照抄课本里的叙述语句,冗长罗唆。应明确:1、改编时可适当增删,无论是人物对话或是舞台说明,都是为主题服务的。删减或增添,既要适合于剧情发展及人物性格的需要,又要适合舞台演出。2、对课文里一些能突出人物性格的对话及有关动作要在剧本里体现,注意突出其作用。 此外,动作神态描写改写成舞台说明中的动作提示,要让人物性格更为突出,形象更为鲜明,思想感情更为丰富。同时,可将环境描写改为舞台说明中的布景说明,为故事情节发展和人物活动提供场景和氛围。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f8f0e01e463610661ed9ad51f01dc281e43a56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