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版高考语文二轮复习 考前三个月 第二章 一文两练 第六篇 省试湘灵鼓瑟 古诗鉴赏

时间:2022-09-27 19:11: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第六篇 省试湘

灵鼓瑟·古诗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省试湘灵鼓瑟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①这是一首应试诗(又叫“试帖诗”),是钱起在参加由礼部主持的省试时所作。“湘灵鼓瑟”是考试约定的题目。湘灵,湘水女神,舜帝南巡而死,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娥皇、女英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化为水神。②云和:古山名。③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原题训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最恰当的两项是( )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堪称应试诗之典范。

B“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两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在此喻指湘灵。这两句可见舜帝与湘灵双方心心相印,情意相通,彼此思慕,感情忠贞。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E.尾联以静写动,以景结情。曲终人散,不见伊人,只剩一川江水,几峰青山。画面极其省净明丽、静谧美好,给人留下了回味悠长的广阔空间。 答案 AD

解析 B项“表达世间知音难遇、心事无人知晓的落寞和感伤”的理解有误,“冯夷”“楚客”的表现都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C项“在此喻指湘灵”的分析有误,这两句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芬芳。没有比喻。E项“以静写动”赏析有误,景确为静景,但“写动”无从落实。

2.同样是写乐音,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

异:白诗两句主要运用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实写听到的琵琶声的婉转流利和滞塞难通;钱诗两句主要运用夸张、拟人的修辞手法,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

追加训练

1.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湘灵善于鼓瑟,奏出的乐曲优美动听。 B“冯夷空自舞”,写动人的瑟声吸引了河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来表现湘灵的哀怨。

C本诗摹写音乐使用的表现手法与李贺的《李凭箜篌引》相同,都运用了“以声类声”的手法来体现音乐的魅力。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白芷的芳香交织汇合,顺着流水,化作悲风飘过洞庭湖。

E全诗描摹了湘灵鼓瑟所弹奏的苦调清音,这种苦调清音表现了湘灵对爱情的忠贞和对死在苍梧的舜帝的哀怨和思慕。 答案 BC

解析 B项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C项不同,本诗没有运用“以声类声”的手法,《李凭箜篌引》用了,如“昆山玉碎凤凰叫”。

2本诗结尾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被誉为神来之笔,请结合全诗,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加以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以景结情。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处青山。表现了湘灵的哀怨融入山水之中,成为永恒的传说。



2


本文档仅供文库使用。

范文大全是百度发布的供网友在线分享文档的平台。范文大全的文档由百度用户上传 需要经过百度的审核才能发布,百度自身不编辑或修改用户上传的文档内容。网友可以在线阅读和下载这些文档。范文大全的文档包括教学资料、考试题库、专业资料、公文写作、法律文件等多个领域的资料。百度用户上传文档可以得到一定的积分,下载有标价的文档则需要消doc(.docx).ppt(.pptx).xls(.xlsx).pot.pps.vsd.rtf.wps.et.dps.pdf.txt件格式。



3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8e1385876fb84ae45c3b3567ec102de3bddfd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