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牙绝弦》说课稿 【说教材】 本课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八组中的第一篇课文《伯牙绝弦》,本组教材以“艺术的魅力”为专题。《伯牙绝弦》是一篇文言文,选自《列子•汤问》,叙述的是春秋时期,俞伯牙与钟子期一段千古流传的故事。讲述的是俞伯牙善于鼓琴,钟子期善于听琴,伯牙以子期为知音,后来子期不幸身亡,伯牙悲痛欲绝,将琴摔碎,立志再不鼓琴。本文言简意赅,只有短短77个字,共5句话,第1句总起,第2、3、4句顺承而下,第5句急转而合。 【说学情】 学生接触文言文较少,学习本文首先要指导学生把文章读正确、流利,特别注意停顿要恰当。学生读通顺后根据注释、插图并联系上下文,能了解文句大意,课中指导朗读、背诵课文,在读中感受朋友间相互理解和欣赏的真挚友情。 【说设计理念】 本课我借助文言文文本的特征,在教学中坚持学生自学为主,重点指导朗读和背诵,强化感悟,采用情景引领,以读为本,相机点拨,拓展积淀的方式,带领学生去读去思考去吸取,希望学生能体验到学习古文的乐趣。 【说教法学法】 本课内容比较短小、浅显,因此,我采取了“以读代讲”法、“情境感悟”法和“点拨引导法”。本课在朗读中让学生感悟伯牙和子期的真挚情感,在《高山流水》情境中,再一次感受友情的美好和艺术的魅力,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说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及学生的实际学情,我确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引导学生借助注解读通读懂文言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3. 理解文章内容,初步感知文言文的特点。 【教学重点】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比较有感情地朗读,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读懂课文,感受伯牙和子期真挚的友情。 【说教学流程】 根据学生实际,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理解课题,人物了解 什么是朋友?从课文题目《伯牙绝弦》中可以提取出什么信息?从而走入文本。 (二)自读课文,扫清阅读障碍 1、难读生字;2、理解生词 为下面的理解和朗读奠定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读懂课文内容是学习文言文的重点。学生应是课堂学习的主人。我从以下几部分做起: 1、听录音朗读,找找在哪些地方停顿,用“∕”标记。在此基础上集体交流文章中的五句话,最起码要让学生读懂文章,进而才能理解文章。2、在交流文章的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感受伯牙与子期的内心世界,理解他们的深厚友谊。为理解“知音”做好准备。 通过想象情境,在头脑中、在学生的眼前想象山的巍峨高耸,水的浩荡无边,突出伯牙的善鼓,钟子期的善听;引领学生们思考“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知”语言背后暗含的意思,从所念的有高山流水。升华总结:志向也懂,情怀也懂,志趣相投,心意相通的人就叫──知音。 3、接着通过伯牙与子期的相识、相知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还原“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情境。 (四) 补充资料,拓展延伸、升华情感,感受《高山流水》的音乐魅力。 通过补充资料,感悟伯牙失去知己的无边孤寂和怀念之情,让学生为伯牙痛苦绝望的悲凉之情发出了深深感叹,理解千古知音最难觅,把听,说,读有机的结合起来,师生再用富于感情的语言朗读最后一句“子期死,伯牙谓世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朗朗的书声,是小语课堂上永恒的经典。在一遍遍朗读中,学生也体会到伯牙绝弦,绝弦二字不仅仅是不再弹琴的意思,更表现了伯牙子期的深厚情谊,课文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同时更体现了语文学科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特点。 (五)课外作业,巩固升华 1、背诵全文; 2、搜集: 古今交友的名言名句; 3、将课文《伯牙绝弦》改写成一个400字左右的故事。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要求能简洁明了地展现课文灵魂,因此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了以下板书: 伯牙/绝/弦 子期 伯牙 高山流水 知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9b30d5941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