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要在焉 十年磨一剑,剑客每天只打出一寸精钢,但他全心全意,最终宝剑淬火,削铁如泥,道士登仙,诵经十载,诚意正心。每次诵经,都如同第一次一般用心,最终圆寂,功德圆满,犹有花枝俏,梅花幼小的花苞挺立在凛冽的严寒中,心无他念,最终昂首绽放,傲霜斗雪。大千世界,芸芸众生,只有心有所向,心要在焉,才能活出自己的精彩。 纵观古今,凡成事之人,皆心在焉,然而“心在”,并非单纯的“用志不分”,心有所止,而是在此之后有所指。只有有了明确的指向,才能做到真正的用心,才能真正专注于一事,实现“术业有专攻”。因此,若要心在焉,就既要心有所止,更要心有所指。“钢琴之王”弗朗兹·李斯特以他独到的风格和无与伦比的技术而享誉全球。论技术,他风雨三十载。抬头,琴谱;低头,琴键。但他并没有像其他钢琴手那样演奏那些众所周知的曲目,他,钢琴大师,心有所向,专注、知道自己所追求的是什么样的音乐,并为之努力,甚至连他的好朋友都不理他,远离他。最终,他成为了欧洲音乐的中心,为交响乐开创了新时代。 徐霞客跋山涉水,几度交迫,最终,《游记》横空出世;曾国藩之慎独,真诚的面对自己的内心,成就其“三立”;当慧大师潜心诵经,出神入化,心在,不为外所动,最终修得“仁者心动”的崇高境界……他们,心所在,有所执,在自己所选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艰难的前行,纵使险阻无数,他们坦然视之。 有些人,学术造诣越高,却忘记了将心比心;有些人,官运亨通,却忘了自己为官的本心;有些人,经商发财,却不知不觉中,将自己的内心,放错了位置。唐玄宗爱着杨贵妃,沉迷于“温泉水滑洗凝脂”,换来的却只是“此日六军同驻马”,开元盛世,毁于一旦。现在有些人眼中只剩金钱,权力,遇事不择手段,换来的只是欺上瞒下的面容和面对“双规”时惊慌失措,后悔莫及的双眼,这些人,怕是再找不回“一蓑烟雨任平生”的旷达了罢,他们心不在焉而空虚、病态,最终的失败,只因没有把握住自己的内心。 当今社会,为什么这样能改变一个领域的大师少了?为什么“落马”的贪官,“失言”的公众人物那么多?原因很简单,他们并没有做到“心要在焉”。过去的大师,哪一个不是以毕生精力投入自己的事中?哪一个好官,不是一心为民,心无他念?哪一个人尽皆知的公共人物,不是深得人心? 找回自己的内心吧!“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只因为——心要在焉。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67b09b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4c596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