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唐艳伟 学校:广西省都安县东庙中学 版本:人教版七年级数学上册 第二章《整式的加减》的数学活动 课题:《日历中的规律》 上课时间:2013年10月15日 《日历中的规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通过探索,了解日历中数学的奥秘。了解日历中方框里数与数之间的变化规律。能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能用整式准确表示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整式的实际意义。 2、 学会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将日历中的问题“数学”化。 3、 经历探索日历中的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的过程,经历用数学符号,数学语言来表述规律的过程。 4、 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共同探究中提高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与态度目标 1、 通过对日历的研究,感受到日历中的数学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 2、 在解决一系列有趣富有挑战性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挑战和勇于克服困难的意志,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教学重点:探索日历中的规律。 教学难点:用字母表示数,用数学知识解释日历中的规律。 教学过程 问题与情境 活动1(观察) 观察某月日历 1、 日历中的数是一些什么数?最小的数,最大的数分别是多少? 2、 日历中数字的排列方式 3、 日历上横行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4、 日历上竖列相邻的两个数之间有什么关系? 活动2(探索规律) 1、 用22的正方形方框在日历中框出4个数,你能得出什么结论?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2、 用33的正方形方框框出9个数,你能得出什么师生行为 老师指导学生观察日历,并回答所提出的问题 设计意图 利用日历中蕴含的数学奥秘,以简单的数学问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学生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相结合探索日历中的规律,并会用字母、整式的知识来表示日历中的规律;老师作适当评价,鼓励学生多角度考虑问题,得出更多合理结论,开拓学生思维空间。 通过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和强烈的求知欲望,并通过自主、合作探究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能,体会合作的重要性。 结论?你能解释为什么吗? 活动3(拓展) 1、将22的正方形方框错层排列,即形成平行四边形框,则框内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2、将22的正方形方框切割成2个三角形,错层拉开,观察框内数字,你有什么结论?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3、将33的正方形方框各角挖去,成“十”字型,观察框内数字,你有什么结论?将“十”字型旋转成“x”型,又如何? 4、将33的正方形方框上下挖去,成“H”型或成“N”型,将“H”型旋转成“工”或成“Z”型,则框内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两图形有何关系? 活动4(开放) 受前面活动启发,你还想知道日历中藏有哪些规律?请构造其他图形试一试。 活动5(应用) 1、在日历的一个横行上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它们的和是15,你能得出这三天分别为几号吗? 2、在日历的一个竖列上圈出相邻的三个日期,它们的和是45,你能得出这三天分别为几号吗? 3、如果按竖列圈出的相邻三个日期之和是21,你能说出这三天分别是几号吗?如果它们的和是75呢?23呢? 活动6(延伸) 开放式活动要求学生积极参与讨论,深入研究日历中的规律。 要求学生把日历中的规律与一元一次方程联系起来,寻找等量关系,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模型——方程,根据实际问题检察解的合理性。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将活动推向高潮 挖掘日历中另外蕴含的数学知识,提高数学素材的实用性。 将活动2中的问题进行适当的拓展,从另一个角度或进一步探索日历中的规律。 扩充思维量,激发创新思维 要求学生把经历探索日历中把研究日历规律的数学方法1、在2004年6月的日历中的规律所获取得思维方法或(见图),(1)任意圈出一列数学知识延伸至其他数列的相邻的三个数,设中间的一规律问题解决中。 个数为a,则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这三个数(从小到大排列)分别是。 (2)现将连续自然数1至2004按图中的方式排成一个长方形阵列,用一个正方形框出16个数。图中框出的这16个数的和是。 在右图中,要使一个正方形框出的16个数之和分别等于2000,2004,是否可能?若不能,试说明理由,若可能,请求出该正方形框出的16个数中的最小数和最大数。 2、将正整数按如图所示的规律排列下去,若用有序实数对(n,m)表示第n排,从左到右第m个数,如(4,3)表示实数9,则(7,2)表示的实数是。 活动7(小结) 总结本节课所获得的数学知识,数学方法等 等延伸到其他数列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目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9fac2f6bd97f192279e9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