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的改良与革命

时间:2022-08-14 11:59:3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老师、同学们:

大家好!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中国近代史的改良与革命》。

我们知道中国近代史是用血和泪书写的一段苦难史,也是一部饱尝帝国主义侵略和欺凌的屈辱史。1840年鸦片战争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百余年时间里,在中国的土地上,经历了侵略和反侵略、奴役和反奴役、压迫和反压迫的历史事件,它们如实地记载了外国列强和本国封建统治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如实地记载了革命和进步力量与反动势力的殊死较量。 为了维护民族独立和主权完整,促进经济发展,实现政治进步,伴随中国艰难的近代化历程中,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如“师夷长技以自强”的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等,其中“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就是关于改良和革命的典型代表事例,首先我讲介绍改良与革命的定义。

接下来我简短地阐述一下“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并跟大家分析一下两者的异同。

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清宣统三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3、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异同

1)相同点

①历史背景:都发生在帝国主义阶段,清政府极端腐败,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

②目的:都为改变现状,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




③领导阶级及其特点: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都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要求,有对帝国主义封建势力的软弱妥协。

④最终结果及其原因:都没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根本原因都在于资产阶级本身的局限性和脱离广大人民群众。

2)不同点

①政治主张:领导戊戌变法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君主立宪制,保留皇帝。领导辛亥革命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推翻帝制,实行民主共和。

②手段及性质:戊戌变法靠皇帝进行自上而下的改革,是一次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辛亥革命采取自下而上的武装斗争,是比较完整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③结果也有不同的一面:戊戌变法半途夭折,完全失败,变法法令被废除。辛亥革命毕竟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取得了很大成功。

其实近代社会同时有“两种历史需要”,即改良与革命,这是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

从一方面来说,由于中国封建社会是一个超稳定结构,儒家思想一统天下,封建社会末期统治者采取闭关锁国政策,资本主义萌芽得不到发展,民主思想得不到发展,使中国民主基础十分薄弱,如果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如果清政府具备足够的权威合法性,中国社会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制度的变革,可能走渐进的改良道路;

从另一方面来说,清政府在无力反抗外力入侵,无力成功领导变革的情况下,权威合法性每况愈下,国内各种矛盾日益尖锐,一触即发,统治阶级不能照旧统治下去了,被统治阶级也无法继续生存下去了,而由于西方入侵中国,所带来的西方民主制度,却在中国产生了示范效应,在革命派的带领下国人迫切希望以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也是不可逆转的历史必然。

于是,从近代至今,在这个改良与革命的问题上,分为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近代中国就是一部革命史,改良就是懦弱,不革命就不足以推翻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开辟道路。另一种观点则认为,革命破坏了生产力,使社会产生了严重失范,辛亥革命把社会搞糟了,他们宣称告别革命,如果不推翻清王朝,中国沿着清末新政的道路走下去,必将发展得更加顺利,更加繁荣富强。

其实,这两派的观点都存在着合理性与片面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两种历史需要”? 坚持革命观点的人容易忽视中国缺乏建立先进的政治、


济、文化制度的条件,而盲目追求政治的高度民主化和所有制结构的一大二公(是指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 坚持改良观点的人容易忽视近代中国各届政府缺乏权威合法性,亡国灭种迫在眉睫,社会矛盾极其尖锐的客观事实,一味僵化地反对革命。

一百多年的历史证明,这“两种历史需要”是交织地客观地同时存在着的,是不可能缺一的,正确的观点是: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了改良与革命缺一不可,当革命条件成熟时,我们就应该积极地顺应革命潮流,推动革命,参加革命,推翻不具备权威合法性的、不能成功领导中国进行改革的政府当局。当革命结束,开始建立新政权时,我们又应该认识到,在中国缺乏建立民主程度较高的政治制度的条件下,又必须根据中国的国情,建立民主程度较低的政权,采取渐进改良的方式,遵循客观规律,在中国进行各种改革。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ae483e94328915f804d2b160b4e767f5bcf80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