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一个更重要?

时间:2022-08-01 09:39: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哪一个更重要?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我们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这这种方式是我们认识世界、获取知识与经验的最主要方式。

前段时间一个朋友问我,读万卷书和行万里路,究竟哪一个更重要,我想了一个,觉得这个问题得具体分析来说。

01.没有必要非得分出读书重要,还是行路重要,二者是互相促进的关系 其实这个问题就像另一个著名的问题,如何如何两个人掉水里,你先救谁?我一直搞不懂这个问题的价值在哪里,今天依然搞不懂。

回到我们的问题,读书是间接获取经验和知识,但可以穿越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并能于较短时间内,不费更多精力与准备,不需太多物质条件来辅助的情况下,完成知识的摄取。

行路能让你的书本知识更深刻,更有体会,促进你对书本的理解,并产生新的解读,甚至对以前读过的书本的主题产生新的思考。 02.读书之后再行路,效果更佳

行路则重在切身的感受,现实的体会,通常来看,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我们不能否认亲身经历带来的那种深刻性,但若没有强大知识储备支撑,你在行路途中,可能会忽略好多有价值的地方,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拿余秋雨的《文化苦旅》举例,景物的描写当然也有,更多还是在景点之上,以文化为出发点而浮想联翩,那种庞大的文化信息,并不是在路上看到,而是余老师坐在家里在书上看到的。 03.行路之后再读书,有新的体会

余秋雨在他的另一著作《千年一叹》中写道,当他在世界各国有名的文化景点转了一圈之后,回国的那一天,边防站点那个巨大的中国二字,让他热烈盈眶。 类似的感受很多人都有,又比如王石先生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以色列之行,耶路撒冷的生活见闻,让他觉得他一直呆着的深圳,跟耶市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同样的移民城市,同样的文化多元与包容。假若王石没有游学于以色列,这种新的视角看深圳的观点,是不可能产生的。 04.读书使人沉思,而旅行使人产生灵感


很多作家,在文思枯竭之时,需要来一次长途旅行,以带给自己新的创作灵感,三毛也罢,毕淑敏也好,余秋雨等等,旅行之中那种新鲜感与刺激感,是读书无法获得的。

司马迁在成年之后,也曾进行过一次三年的全国旅行,他考察各地风土人情,俗生活,为之后《史记》的写作积累了第一首的素材。如果司马迁没有旅行过,他当然也可以写出《史记》,但其内容,恐怕就又有不同了吧。

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说,读书更简单易行,行万里路则需要时间、经济支撑,需要一份闲情逸致,需要一个志同道合者一路同行,如果能既读书又行路,收获定是非常大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239704d6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