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社会学研究学派之比较 中国早期社会学研究有三大流派,乡村建设学派,综合学派,社区学派。三大学派各有各的特色,运用不同的视角和方法来开创中国社会学,使社会学本土化,为后来的中国社会学者研究中国社会打下了基础。以下对三大学派作一介绍及比较。 背景 乡村建设学派产生于20世纪二三十年代,当时中国不少地区兴起一场声势浩大的乡村建设事业,学术界一般称之为“乡村建设运动”,乡村建设学派就是这一运动的实践者,这一团体成分很复杂,其中主要代表人物有梁漱溟和晏阳初。 综合学派是中国早期社会学只中的一个重要学派,综合学派把社会看作一个整体,认为社会现象具有非常复杂的性质,因此从多方面进行综合的研究。这一研究取向实际上是西方社会学的一个重要的传统取向,孔德,斯宾塞,迪尔凯姆等社会学大师及现代西方社会学的一些代表性人物都是秉承上述观点的。其代表人物有孙本文,朱亦松,柯象峰,吴文藻,蒋旨昂,简贯三等。 社区学派是三四十年代活跃于中国社会学界的一个重要的学派,社区学派以认识中国现实社会为宗旨,运用社会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社区实地研究。社区学派的活动大大地改变了此前中国社会学界往往以译述四方社会学为主的局面,在社会学中国化的道路上走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关代表人物的理论 梁漱溟的“中国文化失调与重建”理论,所谓文化失调是说中国原本的伦理本位和职业分立的社会组织结构在西洋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破坏却并未向西洋那样进入个人本位和阶级对立,而是陷入一种所谓的“旧辙已破,新轨未立”的境地。他还说出了自己对重建新的社会组织结构的想法。他的重建思想中提到要从农村引发工业,以农村为本而繁荣城市,这也是其后来主持邹平乡村建设实验的指导思想。晏阳初等人提出了“愚穷弱私论”认为中国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农村问题,农村问题的根本在农民身上,中国农民普遍存在四大问题:愚,穷,弱,私。即缺乏知识,生活贫困,身体素质差,不能团结。他后来主持的定县乡村建设实验中就针对这四大问题采取里一系列措施,以文艺教育培养知识力,主要措施包括推广平民文学等,以解决愚的问题;以生计教育培养生产力,包括农民生计训练等,解决农民穷的问题;以卫生教育培养强健力,通过设立县级系统的卫生保健制度普及卫生知识等,解决农民弱的问题;以公民教育培养团结力,通过合作精神的教育和公民知识的传授,解决农民私的问题。 这里重点介绍一下孙本文的社会学探索。首先是孙本文对社会学理论体系的探讨,他首先确立了社会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行为,社会生活是由种种复杂的社会行为复合而成的现象。他的《社会学原理》一书中从对社会行为的概念的明确界定出发,进一步提出与社会行为相关的五种重要问题。并将社会行为分为基本社会行为和复合社会行为。孙本文还对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社会问题即是为共同生活或社会进步发生障碍之问题,他在《社会学原理》一书中探讨了态度,文化因素与社会问题的关系,没有注意到常态社会也有社会问题。孙本文对社会问题的研究没有像乡村建设学派那样着眼于某一方面或地区,而是从社会整体的角度来分析的,把社会问题分为了家族,人口,农村,劳资等四大主要问题。这样可以看到各个问题之间的关系也可以从整个社会制度的高度来找寻解决之法。孙本文也对社会心理学与一定的研究,在他的《社会心理学》一书中对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者三门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说明非常清楚,他说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的行为,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是个人在社会中的行为,社会学研究的对象是社会中人与人之间的行为,还提出了研究社会心理学要依循的五个基本原则。 社区学派的 “社区”一词是和社会相对而言的,社区是一切人们实际生活的具体表词,它有物质基础,是可以观察得到的具体说来社区至少包括以下三个因素,即人口,地域和文化。西方社区学派所从事的实地社区研究有五个重要方面:一社会学者对现代社区所作的描述性调查;二文化人类学者对初民社会的研究;三人文区位学的社区研究;四地域调查运动;五文化社会学的社区研究。其中代表人物是吴文藻和费孝通,吴文藻主要是在人才培养和机构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在教学方法上以讨论班的形式上课,还试行了导师制,他还建立了社会学研究室即后来的魁阁。在研究成果上例举一下费孝通先生的《江村经济》、《生育制度》、《乡土中国》运用社会学理论知识通过实地研究对中国的农村作了很多方面的介绍,对中国社会学为什么会有这样的问题提出了解释。 评价 乡村建设学派的存在很大的缺陷,乡村建设本来是一项非常实际的工作,但从十余年来的工作来看,远未超出空谈计划与形式组织的范围。而且对很多问题没有进行深入的探究为什么,这也源于他们是在政府的支持下做这些工作的,这样就必然不能有损国民政府的利益。所以很多问题即使他们知道原因是什么也不能去追究太深,最终导致了隔靴搔痒的结果。当然乡村建设学派也不是一无是处的,其工作制的肯定之处有:一,乡村建设学派虽不能从根本生解决农村问题,但发展农村教育上取得了一些成就。二,至少那些学者是确确实实在农村中不畏艰苦的为农民谋福利的,其精神是可贵的。三,乡村建设学派的探索引起了社会学界的争论,从而推动了中国社会学的研究事业。 综合学派在社会学史上的地位非常高,它是中国早期社会学中的“正宗”,一是由于综合学派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理论构架等直接师承于孔德一系西方社会学家,只不过根据自己的理解而重新加以概括。二是由于综合学派社会学家大多为当时中国高等院校社会学教学与研究中的骨干人物,学术权威。三是由于当时不少社会学家在各自的研究中虽有所偏重,强调某一因素的作用,但亦并不完全排斥其他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意义上似亦可被划分为综合学派一列。综合学派的社会学探索代表了中国早期的社会学理论研究的最高成就,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中国社会学恢复和重建以后。而且综合学派在“社会学中国化”问题上的时间和贡献也是巨大的。他们有关社会学的基本观点,理论与体系架构,师承西方各派社会学,博采众长,经融会贯通后自成一体,于观点与理论体系之外,引证事实部分,一般尽可能采用本国资料。综合学派社会学家在“社会学中国化”这一重要问题上不仅作出了自己的探索而且提出了今后应当努力的方向,但在指导思想上存在根本缺陷,一综合学派对有关社会主义思想,对唯物史观采取了完全拒斥的态度。二综合学派有关社会学科体系的探索,理论基础比较薄弱,思想观点亦存在种种片面、肤浅与矛盾之处。三综合学派社会学家忽视对中国社会的实地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b5ed2fefab069dc5022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