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和中小学师范生在大学期间学的知识 一、基础知识的学习 基础知识又称为通识知识,是相对于专业知识而言的、面向所有师范生的非功利性知识。基础知识涉及范围宽广,有助于帮助师范生克服知识视野狭窄的问题。现代大学的学术分科太过专门,知识被严重割裂,导致师范生对本专业之外的其他领域知之甚少。但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社会越来越需要“厚基础、宽口径”的人才。很多工作需要综合性的知识与能力,这就要求师范生学好基础知识。 大学通识教育是推广基础知识的主要途径,有助于师范生拓宽知识面。通识教育具有“通透性”,能够让学生“知道怎么做、为什么这么做,还能够知道怎么做,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在这样的全面和全程视野中,师范生能够有效地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更好地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问题。并且,大学通识教育具有跨院系、跨学科的特性,有助于师范生在宽泛的同伴教育中,拓展原有的知识视野。 大学通识教育有助于融合科学和人文精神,促进基础知识的融会贯通。大学通识教育一般按模块设置,比如常见的有“文史与文化”、“哲学与智慧”、“ 世界与文明”、“科学与科技”、“生命与生态”、“艺术与审美”等。而且通识课程的选择,一般都要求人文和理工类师范生必须“互选对方模块”。从总体上讲,通识教育为所有师范生增加了人文、科学、社会等学科内容,实现各个学科之间的联系和交叉,有助于融合师范生的科学和人文精神。这样的贯通,也让师范生在未来的成才和就业中,能够对不同领域有更深的理解,甚至有更多的选择。 大学通识教育有助于培养“全人”,让基础知识助益于人生幸福。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社会就业形势的急剧变化,某种特定的职业越来越难以贯穿师范生人生职业的始终。另外,除了工作变动概率变大,人的社会角色也更加广泛。师范生在未来的一生中要扮演多重角色,需要各种各样的通识知识来武装自己,以成功应对多元角色的挑战。所以,大学通识教育带来的基础知识,有助于学生成长为更加完整的人,成为“全人”而不是片面或残缺的人。 二、专业知识的学习 当今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普及化阶段,每年有800多万师范生毕业,每年的毕业生人数都在创历史新高。在激烈的就业压力下,为了增强求职竞争力,师范生必须学好专业知识。专业知识的学习强调的是“专业性”和“纵深性”,能够让学生深入到特定的领域之中,依靠专业理论的指引和科学技术的辅助,对一些专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释和解决。师范生只有学习了深厚的专业知识,掌握了扎实的专业技能,才能成为某一领域的“专业人才”,从而有望进入特定的行业,找到匹配的工作岗位。专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8718e285c47da26925c52cc58bd63186bdeb924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