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音的一些特点(Multi-Colore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honetics) 1、从语源(etymology)上看,汉英相去甚远 英语属印欧语系(Indo-European Language),汉语属汉藏语系(Sino-Tibetan Language)。但是,英汉又同属曲折变化(inflection)较少的分析性语言(analytical language),也都不是典型的综合性语言(synthetic language)。它们之间既有不同之处,也有相似的东西,那么,我们研究的手段主要是比较差异性,因为其共性是不言而喻的。 2、从语音层面观察,英语属于语调语言,汉语则为声调语言;从语法层面审视,现代英语属于综合性、分析性语言,汉语为典型的分析性语言 形态文化、词序和虚词等表达语法意义的手段以及语音、语调、重音和声调等语音表意手段在两种语言中的不同运用,是英汉语表达方法产生差异的重要因素之一。我们先谈谈汉语言语音的一些特点: 汉语拼音方案The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声母表The Initials of the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韵母表 The Finals o卜the Chinese Phonetic system 隔音符号Syllable Division Sign,e.g. Xi'an 声调符号Signs for the Four Tones 语调语言Tonic Language 字调Lexical Tone(s) 节奏(Rhythm)是与时间长度和速度有关的一种发音模式。它由胸律动(chest-pulse)或重音律(stress-pulse)的时间段排列形成。前者显示了音节长度上的规律性,具有这种节奏模式的语言以音节为拍节,称为音节拍语言,如汉语、法语等。而以重音复现为规律,以重音为拍节,称重音拍语言,如英语、德语等。语调(Intonation)是指说话人音高变化所造成的旋律模式(speech melody patterns)。声音动态的最重要特征之一或许就是音高起伏变化(pitch fluctuation),音高的起伏表达感情,起感情索引作用,如惊讶、愤怒、犹豫、委婉等。同时,音高的起伏也表达不同的语言模式,担负各种语言功能,如询问、陈述、命令、疑问。由音高的起伏而形成的旋律模式可以与句子结合而成语调,也可与词结构结合成声调。从这点出发,可以把世界上的语言分成两大类:语调语言(intonational),如英语;声调语言(tonic),如汉语。由于英语和汉语在自然的、人的言语器官发声中所选择的音素有所不同,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就必然有一个语音习得的熟知过程。再则,英语除了常见尾韵,也喜押头韵(alliteration);而汉语少见头韵,倒常见尾韵(ending rhyme)。各自的音韵特色在翻译时也很难转换。 汉语的语调、字调和节奏也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汉字都有四声调,多数情况下,每一个调号都能表达好几个意思。而英语每一个音节只有三个调号:平调,升调和降调,加上单词和句子重音。因而英语是一个以重音为拍节的语言,有明显的意群和节律。汉语是以音节为拍节,加上四声调,铿锵有声,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数数数(shfshfishfl)的读法就很特别。 3、象形文字与拼音文字的差异(difference between the pictogram and the spelling) 象形文字的文化含义和字母的文化含义涉及世界语言发展的一些基本知识。现在世界上主要有三种文字类型:象形文字、表意文字和表音文字。(David Crystal 1987)从现在的主要特征来说,英语属于表音文字而汉语是表意文字。但汉英语言的发展可以说是同源不同果。同源是因两者均起源于象形文字。不同果是因为后来的发展是彼此分道扬镳,其契机是汉字的偏旁与部首的广泛运用和英语拼音的出现及字母的完善,其结果是汉语发展成音意文字而英语发展成纯表音文字。汉字由于其发达的表意功能造就了独特的汉字文化,汉字的偏旁、部首促进了人的类比思维的发展,其形音、会意特点也形成了华人的音韵和形象思维,使之更加细腻,这些对中国人的思维模式和艺术形象的创作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汉语是智慧的语言。 汉语的词(words)由汉字(characters)构成;英语的词(words)由字母组成。也许正是图画般的汉字和西方蝌蚪文似的拼音文字的不同特征,造成了中国语言学传统与西方语言学传统的很大不同。在中国古代学者的眼中,汉字不仅有形,而且有字音、字义、字能。从字音来说,。“一句之中,或多一字,或少一字s一字之中,或用平声,或用仄声;同一平声、仄字,或用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则音节迥异。故字句为音节之矩。积字成旬,积句成章,积章成篇。合而读之,音节见矣;歌而咏之,神气出矣。”(《论文偶记》) 此外,汉字完全以韵母(Finals,元音结构)结尾,而英语词多以辅音结尾,这也造成双方的学习者习得困难。由此可见,学外语要地道,就得洋腔洋调,犹如学唱歌要先学谱再学词,而关键又在谱。学英语,先学词后学谱,或根本不学谱,那就成了洋词汉调,恐怕没几人能听懂,这就是两种语言的语音差异所造成的。汉语还具有其特有的形美(如独特的汉字的书法),音美意美(如形声会意,四声调和无主句、无人称句法的运用)。然而,英语与汉语相比,前者为拼音文字,后者是表意文字。英语所具的形美就是26个字母的不同书体,它的音美显然不同于汉语。英语是曲调语言(intonational language),不仅有“调”(如升降调),也有“谱”,如以意群构成的音步(foot),和由单词重音、句子重音、逻辑重音、连读、失去爆破等构成的轻重缓急,所以英语善唱,说话可以“不打标点符号”。汉语的四声调号,一个字一个音节,铿锵有力,形成汉语特有的双声叠韵美,如“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中的“清浅”、“黄昏”就是双声叠韵的字词。而英语中的押头韵(alliteration)就得拼音语言之便,如gays,guns and gangs。 4、(Phoneme and syllable)是句子音律的基础 所以“神气不可见,于音节见之;音节无可准,以字句准之。”(同上)从字义来说,“文字有意以立句,句有数以连章,章有体以成篇。”(王充《论衡?正说》) 5、字义(Reference)是句义乃至篇章义的基础 从字能来说,“句司数字,待相接以为用”;“夫人之立言,音字而生句,积句而成章,积章而成篇。(……)句之清英,字不妄矣。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矣。”(《文心雕龙?章句》)显然,字能是语法的基础。总之,中国古代的书面语言中,字是根本。它与句子的语音、语义、语法的关系是“振本而末从,知一而万毕”。所以,中国古代的语言学以汉字的研究为核心,《说文解字》之学始终处于小学的主导地位。王力在《中国语言学史》中也认为,西方的语言学和文字学可以截然分科,中国古代的语言学离开了文字学就好像无所依附。在这个意义上,中国的文字学既不是西方的graphemics(研究一种语言所使用的文字符号的字位学),更不是西方的graphitic(研究一种语言在书写时用来表示言语的视觉符号形状的文字学),而是philology(语文学;重心在“文”)。谁料想到现今又流行linguistics(语言学;重心在“言”)一词了。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005102fd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a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