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潮”一节教学设计初探 1.新旧课标比较分析: 旧课标: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简述其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新课标: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避灾、防灾的措施。 2.课标变化的分析: ① 旧课标以某种自然灾害为例,新课标表述为常见自然灾害。因此,在教学案例的选择上应更为丰富。当然,老师们在以往的教学中肯定也是以寒潮为例介绍多种灾害,这次在课标中予以明确。 ② 旧课标侧重关注自然灾害原因的分析,新课标不再过于关注原因原理的分析,而是强调运用资料对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及避灾减灾的措施进行分析。达到核心素养及学业水平层级水平一和水平二的要求。 ③ 新课标中明确提示“运用资料”。个人觉得学生自主选取素材的难度和可操作性不强,因此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最好结合所选自然灾害的种类,选择图片、文字、视频等多种形式的资料提供给学生学习使用。 ④ 新课标突出对“避灾、防灾措施”的了解,充分体现“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有利于实现落实“地理实践力”这一核心素养。 ⑤ 旧课标行为动词是“简述”:用简要的话陈述或总结,指对事物做出明确描述。新课标的行为动词是“说明”,是要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地理事物解释清楚,讲明原因,显然,新课标的要求更高。 3.教学实施建议: ①现行教材内容结构分析: 现行中图版教材选取寒潮这一自然灾害为案例,以正文系统和非正文系统的形式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材料,具体列表如下: 非正文系统(A) 序号 形式/内容 探索:寒潮天气及灾害 (文字、数据、1幅《新疆略图》、3个思考题) // 序号 正文系统(B) 形式/内容 A1 // // // B1 框题1:《寒潮及其发生的原因》 (定义介绍、成因解释) // // 学习指南:针对寒潮的原因、危害、防治措施设问 活动:结合当地自然灾害情况,查资料、举例子,并交流 阅读:《侵入我国的寒潮路径》 (文字、1幅示意图) 案例研究:寒潮的“功”与“过” (文字、数据、实例、活动) 复习题:针对寒潮(气象灾害)的3个问题 B2 框题2:《寒潮的危害和防治措施》 (举例子、列数字、示2幅照片说明危害,解释防治措施) // // // // // A2 A3 A4 A5 A6 // // // // // ②课时安排:旧课标只安排了1课时;新课标安排了2—4课时。 按照新课标内容要求,“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以及避灾、防灾的措施”,参考核心素养和学业水平层级划分,在地理1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达到水平1和水平2的要求。 综合以上分析考虑本节内容安排3课时为宜。 第一课时:安排自然灾害的教学,旨在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然灾害,自然灾害的危害。并为选修Ⅱ-3内容做好铺垫。 第二课时:安排寒潮一节的教学。 第三课时:安排“滑坡”、“泥石流”等灾害的教学。 ③教学设计实例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c6775c26394dd88d0d233d4b14e852458fb398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