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体会句子含着的意思。 2.读懂课文,在草原自然美和人情美的熏陶感染下,受到热爱祖国和民族团结的教育,培养学生爱美的情趣。 3.品味,积累文中优美的语言。 (二)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里再现课文中所描述的生动情景。 2.体会文中含意深刻的句子,积累课文中优美的语言。 (三)课前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具有蒙古族特色的歌曲《天堂》。 学生:提前预习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四)教学时间:1课时。 (五)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环节 情景导入 揭示课题 《草原》 教师与学生活动过程 播放歌曲《天堂》,在优美的旋律中教师导入:我们一起走进老舍笔下的内蒙古大草原,去领略那美丽的风光,去感受那独特的民族风情。同时教师出示草原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设计教师 杨聚荣 设计意图 音乐导入渲染了氛围。图片导入,直观形象。 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快速浏览课文,思考:草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你能用一个字概括出来吗? 学生回答(板书:美) 2.草原的美体现在哪些方面?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板书:风光美 人情美 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概括能力。 理清文章脉络。 1.感受草原的风光美。 (1)品读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出示“蓝天、绿草”图片。 直观感受天空的明朗。 重点读悟 感受美 (2)品读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出示草原图片理解“一碧千里”。 (3)品读:“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出示草原图片体会“柔美”的感觉。 (4)品读“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 说话练习:用“既„„又„„”说一句话,能连用两次更好。 (5)品读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师:不同的心情对周围环境会有不同的感受,你是否有过这样的感受? 如果此时你就置身于草原之中,你有何感想? (高歌一曲) 师小结。 2.品读课文,感受草原人情之美 (1)师:草原人民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热情好客) (2)品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词句中可以体会到草原人民热情好客? (3)学生交流。 热情迎接: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 激情相见:瞧,热情好客的草原人民,身着节日的盛装,骑着骏马,从几十里外飞奔前来迎接远道而来的客人。 在这里作者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比喻) 盛情款待:奶茶倒上了,„„手抓羊肉。„„敬酒。我们回敬,„„再回敬”、“不管唱的是什么,听者总会露出会心的微笑” 尽情联欢 :“小伙子们表演套马、摔跤,姑娘们表演民族舞蹈客人们也舞的舞、唱的唱,并且要骑一骑蒙古马。” 学生学会使用关联词“既„„又„„” 鼓励学生谈出自己的见解,给学生自由表达的空间尤为重要,在谈中加深理解,在读中体会意境。 通过阶段性的小结,使学生思路清晰。 借助语言文字,体会意境。读中悟情,以悟促读。 深情话别:草原人民热情款待远方的客人。与客人一起联欢,忘记了时间的流逝。太阳已经偏西,可是谁也不肯走。这真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教师板书:民族团结) 把这种对语言文字的热爱化(4)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尽情地朗读。 为有感情地朗3.总结:这篇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读。鼓励读出自光及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文章情景交融,体现了蒙汉情深,己独特的感受。 民族团结。 课后延伸 增长见识 搜集民族团结互助的故事。 拓宽学生的知识面。 板书设计: 10 草原 《草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引导自学”课型) 学情分析:对于大多数同学来说,草原是陌生的,他们只是在电视等地方看见过草原,没有什么切身体会和感受,包括我本人在内也是。所以,在课上,一方面在此出示关于草原的一些图片资料,让孩子们对草原有更加真实的了解;同时,也请去过草原的同学介绍自己的感受。 更为重要的是,处在我们这里,学生对于民族情感没有什么体会,不了解文章背后所蕴含是意义,所以,课上也结合渗透着相关民族团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100a884176232f60ddccda38376baf1ffc4fe3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