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当代文化参与这个学习任务群的重点是什么

时间:2023-03-19 23:24:15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统编高中语文教材当代文化参与这个学习任务群的重点

是什么

(一)对象

谁来参与?答案毫无疑问应该是学生。我们设计的这些活动,应该激发起学生的参与热情,并符合他们的实际水平,让他们爱参与且能参与。如果设计的活动过于老套与沉重,学生宁可去刷题也不愿参与这是达不到学习目的的。将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学生应该成为活动的真正主人。

(二)时机

什么时候参与?这里面有两条线,一条是应时当令,即随着不同时间点下的社会生活情态来确定参与内容,比如编辑《二十四节气里的故事一一中国民间情感读本》等;另一条线是随教材而动,对其进行情境活化,比如学习了劳动光荣这一单元,以莫言、刘慈欣、曹文轩等获得国际奖项的作家为对象,举办以他们的劳动令世界动容为题的联合成就展,令举办者和参观者认识到文学创作这种艰苦劳动的社会价值。

(三)学科

用什么来参与?语文课中的参与,不是社会学中的参与,它要语文的方式来进行,同时主要增长的也是语文方面的技能。以上面的






作家联合成就展为例,学生在参与这项活动中,要通读作家作品,编写作家小传,挖掘其人其作的世界影响,认识文学创作的劳动艰辛,甚至还要编写音频视频的微型脚本。这一切实践都是以语文的方式推进的,在学语文和用语文中完成任务、增长才干、提升素养。

(四)社会

参与出什么?在我看来,文化参与,主要的任务还在于通过实践活动培养技能,并不是说学生非要解决什么重大的社会问题。但是,如果学生的野心不够大,他在实践活动中的训练强度和由此达到的高度都可能比较有限。此外,语文实践活动需要情境,这个情境越",学生得到的考验和训练就越切实。这些可以理解的考虑,都倾向于将文化参与的社会影响或社会意义作为学习的潜在目标。因此,我们的活动设计,不妨给学生一点压力,鼓励他们在不同程度上改变社会,至少是为社会做一点事。比如,让学生调查带有地方特色事物的历史,察考其承载的民风与人情,就这种物质形态的生存与发展建言献策,以更好地对其进行保护;或者根据条件,利用文字、图片、视频等载体,以某物为内容核心,以家乡的名片为题制作地方文化志或取得类似的成果。所谓没有压力就难有动力,要求学生参与出一定的社会意义,或者使这种参与产生一些积极的影响,这种教学上的奢望,是我们的基础教育可以有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9f100a40323968011ca300a6c30c225901f0f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