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6《琵琶行并序》教案

时间:2024-01-28 14:18:1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人教版必修3第二单元6《琵琶行

并序》教案

《琵琶行》教学设计 课程分析 《琵琶行》是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三篇课文。本单元学习唐代诗歌。单元导读指出唐诗代表了古典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这是从写作技巧方面来说的; 另外单元导读还给出了学习唐代诗歌的方法指导:理解诗意的根底上,进入情境,感受古人的情感世界,这一点是要求我们理解诗歌的感情。 本节课是第三课时,第一课时熟读课文,疏通诗意。第二课时围绕主旨句来学习34自然段,了解了琵琶女的身世。因此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鉴赏音乐描写的技巧以及到达的效果。效果又分为两层,一方面是音乐的特点,一方面是其中蕴藏的琵琶女的感情。 学情分析 学生在在学习必修一、二时已经接触过了侧面描写和通感,所以本节课探究手法技巧时应该难度不大,老师需要着重讲的是侧面描写中的一种“环境衬托”。

设计思路 一、吟咏感知:通过听范读和自由朗读课文,初步领略音乐和感情的起伏变化。

二、合作探究: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完善,指出描写音乐用的手法,分析音乐的特点及变化,体会音乐中蕴含的琵琶女的感情变化。

三、迁移运用:通过《听颖师弹琴》的练习,让学生稳固第二环节中所学的手法以及效果。

学习目标 掌握本文描写音乐时运用的高超的写作技巧以及到达的效果。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情境导入 音乐,是跳动的音符,是诉诸听觉的艺术,它无影无形,转瞬即逝,难以描摹再现。而白


居易的琵琶行那么被赞誉为“摹写声音至文”。我们今天来学习琵琶行的第二段,看看白居易是如何出神入化地描绘乐曲之美? (设计意图)让学生明白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及目标。 二、吟咏感知 1,听范读。注意轻重、疾徐、停顿。 2,有感情地自由朗读。 3,请三位学生展示朗读。

(设计意图)初步领略音乐的变化和其中的感情变化。

三、合作探究,鉴赏手法 2段诗人运用了哪些手法来描摹音乐有何效果?(效果:乐曲的特点及变化、琵琶女感情) 要求:1.照课下注释,联系琵琶女身世,逐句分析。

2.独立思考,按照板书提示做批注 5分钟 3.后小组讨论5分钟,完善答案,选举代表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自主思考和合作探究,完本钱课的学习目标。 【板书设计】(根据学生答复的情况灵活调整) 手法 变化 浊杂粗重 比照 正面 轻细急促 畅快 比喻(以声类声)圆润清脆 通感(以形写声)婉转流畅 欢快 冷涩消沉 压抑 侧面 停歇 幽愁暗恨 听众反响 激越雄壮 不平不甘 环境衬托 凄厉 【过渡语】诗人运用高超的技巧对音乐进行多角度描写,化无形为有形,化抽象为具体,再现了千年古乐,使我们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似乎听到了那波澜起伏的乐曲,感受到了琵琶女一生的欢笑与悲酸。《琵琶行》确实不负“摹写声音至文”的美誉。同样有此称赞的诗歌还有韩愈《听颖师弹琴》 四、迁移运用 PPT:听颖师弹琴 韩愈 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 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e7296386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