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高中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一、注重积累 大量的研究、实践证明,语言的学习只有在大量语言反复撞击、反复刺激下才能点点滴滴地“说出”,通过长年累月的积累才能“奔涌而出”。小学生正处于语言发展的最正确年龄。对于他们来说,大量积累语言、丰富和发展语言水平,是他们语文学习的主要任务。语言的积累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在我们要让学生把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相结合,做到课内积累与课外积累并重。 1、课内积累 鉴于课堂时间有限,在课内的积累必须要提升效率。这就要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在指导阅读方法和培养阅读习惯的同时,大量积累优美的语句。教师可根据课文的具体情况来指导学生积累语言。例如,在教学《珍珠泉》一课时,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描写了珍珠泉的外观,第三自然段集中笔墨描写泉水从地下冒出来的形态,想象丰富,情景交融,加上拟人、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使用,词汇丰富,语言精练,极富感染力,是积累语言的好材料,应指导学生诵读记忆。而对本文中其它非重点段落的教学则应该一带而过。这样合理地取舍,省时、高效。 2、课外积累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工具性学科,我们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就要打通课内外,实现语文学习与社会生活的接轨。例如,在伊拉克战争爆发后,我积极利用电视、广播、学校的报刊,以及学生订阅购买的一些杂志等媒体资源,指导学生注重战事发展,多角度、多侧面理解战争情况,让学生自主地实践语文,积累语言。 二、培养语感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特点,对识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培养语感,也是由语文学科独特的情感特性和人文内涵决定的。语感,既包括对语言文字准确、丰富的理解力,也包括用语言文字准确、生动地反映生活的表现力。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一个持续培养语感的过程。正如许纪霖在《我们的教育制度在理论上存有着误区》所说:“我们知道,学任何一种语言,绝对不是从规则学起,而是从语感学起。” 1、反复诵读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很多时候,我们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往往是不可言传,只可意会,正如中国古代文论中的“得意忘言论”所说的,言辞有时并不能精确地反映意旨,言有尽而意无穷。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很多文章富有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读起来朗朗上口,仿佛使人置身其中。对这些文章的反复诵读,能够使学生逐步感受语言内蕴和文章气势,领会其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精妙之处,是让学生感悟语言的绝妙材料。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既要保证诵读量足质高,又不能过度;既要在“书读百遍”的基础上达到“其义自见”的效果,又不能把语文的学习当作玄学,对感悟的内容不加区分。 2、比照揣摩,培养语感 有些词语看似平淡无奇,但仔细一琢磨,你就能感受领悟到其中精妙传神之处。所以要引导学生对重要的词语、句子实行揣摩,以体会蕴涵在文字里面的深层含义。比方,我在一、二年级的语文教学中,经常通过对重点词句实行增、换、删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df2cab9bb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3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