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语言》预习及思考探究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语文下册

时间:2023-02-07 12:37:17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下第二单元《大自然的语言》预习及思考探究解读

一、预习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

◎人类有语言,大自然也有自己的“语言”“七九河开,八九燕来;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你还知道哪些“大自然的语言”? 本文以“大自然的语言”为题,显得新颖别致,引人入胜。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传递信息的工具,大自然怎么会有语言?大自然的语言是要跟谁进行交流呢?题目既运用了比喻修辞,同时又吸引读者,尤其是初中生的阅读兴趣。这样的预习内容能吸引同学的阅读兴趣,开拓思维,增长知识,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去发现自我感兴趣的知识,去探索已知新知世界的神奇。

◎物候学研究的许多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作者介绍这门科学时,结合实例,娓娓道来,条理清晰,语言准确。快速浏览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第二个预习知识点,明确本课说明的对象及与人类的关系,并且从文章结构、语言两方面进行了评价,含蓄地告知孩子们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是: 筛选主要信息,概括内容要点和学习说明文的语言。

预习课文时应扣住这两个重点进行思考学习。概括要点就是通过学习,用课文中的话或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比如,什么是大自然的语言,什么是物候,什么是物候学,影响物候的因素有哪些,物候观测对于农业有什么意义等等。

“物候学研究的许多自然现象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文章开头就是从四季中的“立春”写起,以文学语言、拟人的手法叙述了一年四季的气候变化与花果的生育成长和鸟虫的活动出没,这些就是物候现象。读了文章才恍然大悟,原来大自然的物候现象,如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实际上起着预报农时的作用,从这一点上说,物候现象仿佛就是传递信息的“大自然的语言”。通过本文的学习可以丰富同学们的科学知识,激起大家探索科学奥秘的志趣。这篇课文同时也告诉我们科学就在我们的身边,科学距离我们并不遥远。

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 思考探究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阅读相关段落,体会课文说明事理的严密性,回答下列问题。 1.13段是怎样将“物候”这一科学概念一步步引出来的?

2.710段说明物候现象来临的决定因素,采用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你认为这样的顺序安排是出于什么考虑?

说明事理有许多方法,如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引用等。试从课文中各找出一个例子,说说其作用。

第一题考察的是筛选主要信息,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与单元导语第二段中“筛选主要信息,读懂文章阐述的事理”对应,这也是本文的一个教学重点,可以让学生用文中的话或者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内容要点。

第二题考察的是学生的概括能力、语言分析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把握文章说明的顺序。

第一小题,应引导学生把握第一段到第三段所呈现出的作者的写作思路。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单元目标就是“把握作者思路”,可以先概括每一段的主要内容,再考虑各段之间的关系。文章第一段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幅充满诗情画意的“四季图”,用描写性的语言呈现物候现象;第二段用一句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把花草鸟虫的规律性变化和气候的关系点出来,透露出物候学的蕴含,并点明这种关系对农事的影响,从而使人清楚地认识到,“花香鸟语,草长莺飞”等自然现象的规律性变化,都是“大自然的语言”;第三自然段概述了物候、物候学的形成及其研究内容。由描写人们所熟知的自然现象开始,然后把与气候有密切关系,可以据以安排农事的现象称为“大自然的语言”,再在此基础上用科学的语言介绍物候、物候学的形成及研究内容。只有理清了关系,才能明白作者这样一步步说明背后的严密性。

第二小题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首先”“第二”“第三”“此外”等词语梳理文章层次,可以用调换文章段落次序的方法进行比较阅读,明确说明事物还要有条理,有主次,有详略,这样才更有逻辑力量。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e37955a24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