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戏》预习及思考拓展延伸解读--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

时间:2023-05-05 11:01:22 阅读: 最新文章 文档下载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下载后的文档,内容与下面显示的完全一致。下载之前请确认下面内容是否您想要的,是否完整无缺。
八下第一单元《社戏》预习及思考探究、拓展延伸解读

一、预习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 预习

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在江南尤为盛行。了解一下你家乡类似的民俗活动,讲给同学们听。

文章结尾写道:“真的,一直到现在,我实在再没有吃到那夜似的好豆,——也不再看到那夜似的好戏了。”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带着这个问题阅读全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王荣生先生说过,“小说是心灵的历史”,“让读者通过这个虚拟的世界去感受一种别样的人生,这是小说的价值。”所以“预习”里的第一段,是要将学生的生活体验与文本进行有效地黏合,它指向单元教学导语中俗是民间流行的习俗、风尚,是由民众创造并世代传承的民间文化。 本单元的课文,或表现各地风土人情,或展示传统文化习俗。我们能够从中看到一幅幅民俗风情画卷,感受到多样的生活方式和多彩的地域文化,更好地理解民俗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段指向单元导语:注意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还要注意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这个预习应该是学习目标的一部分,即通过完成教学任务,逐步完成学习目标,从而达成教学目标。

二、思考探究、积累拓展与单元导语的关系及其教学价值 思考探究

通读全文,仿照示例,用四字短语概括本文所写的几件事。

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以本文所写的某件事为例,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豆是很普通的豆,戏也是让“我”昏昏欲睡的戏,但是文章最后却说是“好豆”“好戏”,对此你是怎样理解的?

思考探究的三个题目与前边的预习一脉相承,是符合学生“学”的逻辑的,从整体感知——达成目标——体会主题,符合阅读规律,更有内在的逻辑关系。

由以上分析,可以围绕“体会作者是如何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这一目标来展开教学,三个思考探究题目可以作为教学设计的主要环节。 积累拓展

结合上下文,揣摩下列语句,体会“我”的心理,感受其中的童真童趣。

1.到下午,我的朋友都去了,戏已经开场了,我似乎听到锣鼓的声音,而且知道他们在戏台下买豆浆喝。

2.我的很重的心忽而轻松了,身体也似乎舒展到说不出的大。

3.淡黑的起伏的连山,仿佛是踊跃的铁的兽脊似的,都远远地向船尾跑去了,但我却还以为船慢。

4.我不喝水,支撑着仍然看,也说不出见了些什么,只觉得戏子的脸都渐渐的有些稀奇了,那五官渐不明显,似乎融成一片的再没有什么高低。 5.那航船,就像一条大白鱼背着一群孩子在浪花里蹿,……

《社戏》原文开头部分写的是“我”成年后在剧场看中国戏的两段经历。课后阅读这些文字,体会一下,作者通过写不同的看戏经历,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情思?

第四题指向“揣摩语言”,属于“感受作者寄寓的情思,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的教学。这一题不宜在学完文章后作为课后思考题完成,也不宜单拿出一段时间来处理,最好是将其放在课堂教学的具体过程之中,阅读到此处就随机解决。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720acb1e13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1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