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中国诗词的美学价值 作者:白薇 来源:《教育教学论坛》2013年第01期 摘要:中国诗词有着深厚的意境,每一首诗词都是一幅美景,每一首诗词都包含着一颗赤子之心。因此,在中国诗词的教学过程中,美学价值的培养与体现是能够全面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必要途径。 关键词:中国诗词;美学价值;审美能力 中图分类号:I207.22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1-0256-02 中国诗词能够以简练的语言营造出深厚的意境,读者在欣赏优美词句的同时,仿佛置身于一幅幅生动的画面中,仿佛参与到一次心灵与精神的旅行。因此在教学中,如以诗歌鉴赏为引,配以与之相关的美术作品,就可以开启学生对中国诗词中美学的认知,使语言学与美学完美结合,让学生在学习、赏析古诗词的同时,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 在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具体说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一、审美感受能力的培养 所谓审美感受能力,是指人在面对审美对象时,视觉、听觉等感觉器官所产生的感应能力。如欣赏音乐要有接受音乐的耳朵,欣赏绘画要有感受画面美的眼睛一样,面对诗词,学生要有对语言艺术的感知能力。培养学生对诗词的感知能力,应首先从学生的直觉感受开始,让学生在具体的形象与感受中提高其审美能力。富有节奏感与韵律感是中国诗词的特性,这种特性可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 在诗词的传授教学中,可以通过诵读咏吟的方法,在悦耳动听、抑扬顿挫的旋律里,把诗词中的语言符号化为具体的形象。如陆游的《示儿》是一首表达诗人爱国情感的诗歌,在教学中,老师会作范读或放专业人员录制的朗读录音,让学生在缓慢、低沉的语调中不知不觉地进入作品所创造的艺术境界,进而感受诗人那种至死不忘收复失地、光复中原的爱国主义精神。在讲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时,通过反复诵读“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的诗句,让学生感受到杜甫博大的胸怀,体会到一个忧国忧民的伟大诗人的立体形象。中国诗词又常常是与绘画相统一的。画家用线条、颜色表示形体,诗人则用语言来绘色绘形。高超的“画笔”,可使“画中有诗”,而美妙的“诗笔”又可使“诗中有画”。学习古诗词时,要让学生充分感受其中的绘画美。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42c5b8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ed5b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