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题 1.试从企业融资角度论述作信用形式多样化的重要性。 在当前经济活动中,信用形式、信用工具都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以充分适应不同的融资需要,更大限度的发挥信用的资金调剂作用。以企业为融资主体的信用形式被称为企业信用,主要包括商业信用、银行贷款、债权信用等等。 商业信用是企业在购销活动中经常采用的一种信用形式,其规模小、期限短,主要用于解决企业短期的资金不足。尽管票据的承兑主体可以是资信优良的大型企业,但票据多次背书转让,使众多为大型企业配套服务的中小企业成为最终持票人,通过向商业银行办理贴现而最终获得资金支持。 银行贷款是企业通过信用渠道融资的主要形式。通常企业都与银行保持比较固定的联系,银行贷款从规模、期限和投向上都比较灵活,比较容易适应企业的融资需要,因此在企业外源融资中占有重要地位。一般来说,由于银行长期贷款利率较高,企业融资成本也较高,因此银行贷款大部分用于满足短期资金需求。 企业的债券信用指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融资的信用形式,它是企业信用活动的重要内容。对企业来说,发行债券融资需要按期还本付息,但是利息支出基本上是固定,而且不会影响企业管理层的稳定。一般来说,发行债券融资主要用于为企业筹集巨额的长期资金。 企业的股权融资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的形式。股票融资不存在归还本金和支付固定的利息,因此财务负担小。但是由于股票是所有权证券,而且股票对企业的经营利润具有要求权,因此股票的发行规模会影响企业控制权的分布,影响利润的分配。对企业来讲,股票融资一般用于企业最初筹集资本金。 从企业主要信用形式来看,不同的信用形式可以满足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各种信用形式相得益彰,解决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我国,由于多种信用形式发展程度差距较大,企业融资过分依赖银行贷款,从而出现融资难的问题。因此,我国应充分发展多种信用形式,促进资金的合理利用,推动经济的发展 2.试论发展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意义和对策? 随着金融业竞争的加剧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已经成为银行获取利润的重要领域。目前西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普遍占到其收入来源的40%左右,最高的高达70%以上,而我国银行业中间业务收入占收入总额的比重不5%,中间业务的低水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银行业发展的瓶颈。从表外业务发展的规模和普遍程度看,迄今为止,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金融服务类表外业务,包括传统的汇兑结算业务以及代理、咨询,银行卡业务。或有资产/负债类业务的业务量和范围都不大,而且基本局限于承兑和担保类传统业务方面,具有严格创新意义的表外业务,如贷款承诺、衍生金融工具等开展的范围和层次质量都很低,而且收益水平也不高。全国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收入与总收入之比不足8 %。因此,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还有很大的发展创新空间。 首先,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金融投资风险加大,人们迫切要求银行提供全面可靠的防范风险的新业务。我国企业特别是外贸企业,在亚洲金融风暴影响中所受损失巨大,迫切希望银行能尽早推出诸如人民币与外币之间的远期交易服务等防范汇率风险的服务。可见,社会各界与市场金融活动,客观上要求我国商业银行提供防范和转移风险的中间业务和涉外业务,为其提供金融保值的技术和策略。其次,我国利率经过连续7次调整,已下调到有史以来最低点,存贷利差逐步缩小,商业银行单靠传统的存贷利差获利已到了步履维艰的地步。商业银行要生存要发展,就必然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充分利用自身拥有的优势,拓展中间业务市场,发展具有自身特色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挖掘新的业务增长点,增强自身盈利能力和竞争能力。顺应市场需求,增加服务品种,赋予其高效、快捷产品功能,已经成为金融同业竞争的趋向。金融业的竞争大大推动了金融资产的证券化,由此延伸的多样化金融服务,为发展中间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电子技术广泛应用和高度发展,为中间业务市场化创造了有利条件。开展中间业务已经具备经济基础和发展动力,拓展中间业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已经成为商业银行提高综合竞争力,应对外资银行的有效途径。 表外业务方面应是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业务创新的重点,同时也是最有前景的领域。 但同时也应注意到,由于表外业务不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上反映,运作透明度不高,因此其风险具有较强的隐蔽性,较难预测和评估。而且,表外业务中的金融衍生交易类业务潜在的风险较大。因为表外业务风险是银行整体风险的一部分,随时可能转化为表内风险。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在发展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提高赢利能力和竞争力的同时,必须注意风险的防范和业务的管理。1、端正经营思想,切实地把表外业务当作三大支柱业务之一来抓。2、从法规制度上加以规范,确保中间业务的健康发展。3加大对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投入,如引进和培养中间业务人才;成立专门的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管理机构;加大对科技的投入等。4、加强市场营销力度。5、加强对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和表外业务的监管,以保证它能健康、长远发展。 3.试分析期货交易与期权交易的联系与区别分别有哪些? 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着手分析: (1)权利义务方面:期货合约双方都被赋予相应的权利和义务,只能在到期日行使,期权合约只赋予买方权利,卖方无任何权利,只有对应义务。 (2)标准化方面:期货合约都是标准化的,期权合约不一定。 (3)盈亏风险方面:期货交易双方所承担的盈亏风险都是无限的,期权交易双方所承担的盈亏风险则视情况(看涨、看跌)而定。 (4)保证金方面:期货交易的买卖双方都要交纳保证金,期权的买者则不需要。 (5)买卖匹配方面:期货合约的买方到期必须买入标的资产,卖方必须卖出标的资产,而期权合约则视情况(看涨、看跌)而定。 (6)套期保值方面:期货把不利风险转移出去的同时,也把有利风险转移出去,而期权只把不利风险转移出去而把有利风险留给自己。 4.当前国际资本流动发展迅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国际资本流动具有哪些有利和不利的影响? 当前国际资本流动之所以能够迅速发展,主要出于以下原因: (1)经济原因:国际资本市场上的资本供给与需求是国际资本流动的基本原因。发达国家的过剩资本,要到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上寻找获利空间,成为国际资本流动供给的主要来源。一国国际收支的失衡,尤其是经常账户的逆差;国内储蓄不足形成“储蓄-投资”缺口;出口收人不足以支付进口所需,形成外汇缺口;以及巨大的投机性国际资本需求形成对国际资本流动的需求。(2)金融原因:一是由于国际范围内存在着巨额的金融资产,需要通过国际资本流动实现保值和增值;二是由于各个金融市场的收益率和风险状况存在巨大差别,国际资本通过在不同的金融市场上流动有利于实现收益和风险的最佳组合。(3)制度原因:20世纪70年代以来各国逐步放松外汇管制、资本管制乃至于金融管制,逐步开放本国的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这些金融自由化的制度安排大大推动了国际资本的流动。(4)技术及其他因素:科学技术尤其是电子技术、网络技术在银行业的广泛运用,将世界各大金融中心连为一体,使得国际资本流动的便利度和速度都大为加快。 国际资本流动的有利影响主要有:(1)一体化效应:国际资本流动有利于实现全球经济一体化、金融市场一体化以及金融市场资产价格与收益的一体化。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国际资本流动使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有效配置有利于增加世界总产出和经济福利;国际资本流动还能使国际支付能力在各国之间有效调剂,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平衡各国的国际收支。国际资本在不同国家之间、不同市场之间的自由流动,使世界金融市场连为一体,同时也推动了国际金融市场价格与收益的一体化。(2)放大效应:资金在国际间流动时往往可通过特定机制对一国乃至全球经济发挥远远超过其实力的影响,这一现象称为国际资本流动的放大效应。具体体现在国际资本流动产生的杠杆效应、羊群效应上。国际资本流动的杠杆效应是指一定数量的国际资本可以控制的名义数额远远超过其自身的金融交易。例如绝大多数衍生工具的交易都具有杠杆效应,国际资本流动就可以借助衍生工具影响到一国与全球经济。 国际资本流动的不利影响主要有: (1)对经济主权的冲击。国际资本的流动促进了全球经济的一体化进程,出现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它们要求成员国让渡部分主权以成立具有超国家权力的共同管理机构,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当事国的国家主权。(2)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冲击。允许国际资本自由进出,巨额资金的频繁进出会对一国国内的金融市场造成冲击。例如,短期内外资的大量流入或流出将引起该国金融市场的资金供求失衡,造成利率和金融资产价格的剧烈波动,进而影响到该国的经济运行。(3)对汇率和国际收支的冲击。国际资本频繁、大规模地进出一国会使该国国际收支受到非常大的冲击;大量资本的进出改变了外汇资金的供求均衡,必然引起外汇汇率的波动,加大了汇率风险,使一国微观经济主体的行为乃至于宏观经济变量都受到巨大影响。 5.试论通货紧缩的影响怀治理措施。 (1)经济增长率下降,失业率增加。历史上的通货紧缩常常与经济衰退相伴随,通货紧缩引起的商品价格下跌会提高实际利率水平,社会投资支出趋于减少,全社会的经济增长受到影响。商业活动的萎缩不仅会引起失业率增加,居民因此而减少消费支出的情况下,经济衰退便不可避免。 (2)破坏信用关系。在通货紧缩比较严重的情况下,社会信用关系将被破坏,经济运行秩序也会受到影响。市场销售困难 信用关系不畅,还会给经济运行带来障碍,影响经济的增长和稳定。 (3)影响社会消费和投资。从消费来看,通货紧缩带来的经济衰退使人们的收人减少,就业压力增大,社会矛盾突出。从投资来看,通货紧缩使实际利率上升,不利于投资需求增长。 (4)加重银行不良资产。通货紧缩一旦形成,就有可能形成“债务—通货紧缩陷阱,加重银行的不良资产。一些资不抵债的银行还会因客户挤提而破产倒闭。 (5)扩大有效需求。努力扩张需求就将成为治理通货紧缩的一项直接而有效的措施。投资需求的增加有两条主要途径:一个是增加政府投资需求,另一个是启动民间投资需求。 (6)调整和改善供给结构。形成有效供给扩张和有效需求增大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7)调整宏观经济政策。主要是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政府需要掌握好政策实施的力度。 6.结合国内实际,谈谈发展中国家在金融深化改革中应注意的问题。 发展中国家要实现金融深化,其政府应该实施以下政策:第一,政府尽量减少对金融业的干预和管制;第二,取消对存贷利率的硬性规定,使利率能正确反映资金供求状况和稀缺程度。政府放弃利率管制,就可以消除负利率,而保持实际利率能正数有利于扩大储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第三,放弃以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的做法,不能靠增加货币供给来解决资金供求的矛盾,而应该力求稳定通货、平仰物价,为金融体系有效地吸收资金和运用资金创造条件,通过金融深化所产生的增加储蓄、扩大投资、提高就业量和总收入来促进经济增长。根据上述理论,麦金农和萧认为,金融深化的优越与金融压制的弊病同样明显,对于大多数发展中国家来说,在经济发展过程中解除金融压制、推行金融深化政策是极为必要和重要的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48c5eeb8f67c1cfad6b8a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