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对学生的诚信教育 “诚信”是一个概括度很高的道德概念。它反映了我们培养学生具有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及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的共同要求,是我们把学生培养成合格的社会成员的基础。 学校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毫无疑问是学校全体职工的共同职责。但是,班主任作为学生学习、生活、做人最直接的管理者、引导者,班主任开展的“诚信”教育活动将是对学生影响最大、最深刻的因素之一。 那么班主任如何围绕管理、引导、教育学生的点点滴滴工作来开展“诚信”教育呢? 一、率先垂范,树立“诚信”师表 “言传身教”,“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德育教育的基点是“以身作则”。因此,班主任要面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自己首先要加强“诚信”品质修养,提高“诚信”水平,在学生面前展现“诚信”师表。 二、建立制度、培殖“诚信”班风 班级工作要接受学校各部门和上级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完成学校各部门布置的工作任务。班主任要教育、引导学生“诚信”对待各种工作,实事求是,而不是为了应付检查,更不能为了得到好成绩而“教唆”学生弄虚作假。 在班级内部建立“诚信”奖惩制度,对讲“诚信”突出的学生予以表扬、奖励操行分;对失信的学生予以批评教育,扣减操行分;长期坚持不懈,培殖“诚信”班风。 三、“诚信”对待学生的鉴定、成绩 学生学期成绩、毕业成绩是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总结性评价。学生学期鉴定、毕业鉴定是对学生政治思想、道德品质、行为习惯、学习态度的综合性评价。几乎所有的学生都关心自己的成绩和鉴定,因为这是学生努力的结果,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未来。所以班主任在给学生评定相关成绩、撰写签定时一定要从“诚信”出发,实事求是;不能为了学生好就业而在签定上给予超越“诚信”原则的美化,在成绩上随意抬高;也不能随意甚至打折撰写学生的鉴定和评定、登录学生成绩。超“诚信”原则的签定美化和成绩抬高,会引导学生去弄虚作假。随意甚至打折撰写学生的鉴定和评定、登录学生成绩将导致学生对班主任职业道德和人格的怀疑,也会间接地引导学生不讲职业道德,不讲人格,不讲“诚信”。这对学校德育教育工作的效果和学生道德品质的损害都是巨大的。 四、结合实际开展思想教育工作 学生思想教育是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之一。班主任在对学生做思想教育工作时要结合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及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实际来进行,找到现实状态与教育目标之间的链接点,善于在现实状态与教育目标之间铺路、架桥,引导学生走向教育目标。因此班主任应注意尊重学生,以平等的方式同学生交流,多用启发、疏导、说理的方法教育学生,少用指责、批评、命令甚至以处分施加压力的方法对待学生。这样才能得到学生的信任,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班主任脱离实际、言行不一的思想教育状态会使学生产生“你是在说教”的反感情绪。失去学生的信任,就难以收到积极的教育效果。 从“诚信”服人、“以理服人”的角度出发,班主任对社会现实中的不合理、不合法的腐朽、落后现象要敢于承认,而不必去掩盖,甚至为其辩解。否则就会与自己要在学生面前树立的“诚信”形象发生矛盾。班主任应把工作重点放在教会学生辩证的认识各种社会现象,引导学生选择进步、文明的思想、行为以及学习、工作和生活方式上。 五、不谋私利、言而有信 班主任的班级工作涉及班级财产管理,班级学生各种押金的收取与清退,教材费用的预收与结算等细微工作。这些工作不仅关系到班主任本人和学校的“诚信”形象,也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重要方面。因此班主任要认真协助学校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做到项目清楚,数额准确,不谋私利,通过实际的行为和事实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例如,某校七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在给学生清退家具押金和结算书费时,学生已先于两个月奔赴各地就业岗位,但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通过代领和邮寄等方式,将应退款项全部退到学生手中。不少学生在收到十至几十元的退款时,对学校及班主任工作的认真态度和“诚信”精神感慨万分。这无疑是对学生最好的“诚信”教育。 六、善于发现并及时纠正学生的失信行为 由于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和家庭、学校不“诚信”现象的存在,学生中不讲“诚信”的行为是难免的,表现为“言而无信”、“借物不还”、“抄袭作业”、“剽窃论文”、“考试作弊”、“履历掺水”等等。班主任在同学生交往,管理、教育、引导学生的过程中要积极主动地去透视学生中的失信行为,认真分析失信行为的危害性,加强“诚信”的社会作用和意义教育,并采取合适的方法对学生的失信行为予以适当地“堵”、“禁”,教育、引导学生立身处事以“诚信”为本。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9be564d8ef5ef7ba0d4a7302768e9950e76e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