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 作者:于芳 来源:《北方音乐》2017年第13期 【摘要】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最西端,地处甘肃、青海、新疆省区的交汇处,敦煌因曾经的辉煌和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敦煌曲子戏也称作“小调戏”或者“小曲戏”,本土音乐文化浓厚。本文将以敦煌曲子戏为例简析如何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并提出个人见解。 【关键词】发扬;敦煌艺术;本土音乐文化;敦煌曲子戲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甘肃省辖市敦煌位于河西走廊的西端,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敦煌历史文化悠久,民风淳朴。敦煌曲子戏可溯源于唐宋时代,敦煌莫高窟所出土的曲子词达590多首,共计80多种曲调,吸收了民间文学、舞蹈、音乐、特技和曲艺等多种艺术元素,剧本故事情节曲折,曲调丰富,语言优美、生动。本文将简析敦煌曲子戏的历史文化渊源,论述敦煌曲子戏的演出特征,并浅谈如何发扬敦煌艺术中的本土音乐文化。 一、敦煌曲子戏的历史文化渊源 敦煌曲子戏起源于唐宋时期的敦煌曲子词,历经元明清的发展,这些曲子词被珍藏于敦煌藏经洞中(共计590多首曲子词,80多种曲调)。1900年,藏经洞被发现以后,敦煌曲子词广泛流传于民间,并与民间戏剧文化互相融合。敦煌曲子戏所讲述的剧本故事情节曲折,传递着真善美,大多选自壁画故事,如《十二月》、《须摩提女》、《茸宝记》、《五更》、《释迦牟尼》等。其中,《须摩提女》所讲述的故事是:在古印度舍卫城,有一位长者叫阿那邠邸,他的女儿须摩提女正值芳龄,美丽动人。满富城有一位叫满财的长者,希望和阿那邠邸结亲。阿那邠邸说自己的女儿是佛门弟子,若嫁女须征求佛祖的意见。于是他在经堂焚香禀告佛祖,佛说,若将女儿嫁到满富城,有益于佛教是可行的,于是这门婚事就成了。该曲子戏依据壁画共分为十四场,分别是“焚香请佛”、“乾荼背锅”、“五百花树”、“五百青牛”、“五百云雀”、“五百金翅鸟”、“五百飞龙”、“伍佰琉璃山”、“五百白天鹅”、“五百老虎”、“五百青狮”、“五百白马”、“五百六牙白象”、“佛祖出现”等。 在清代,敦煌曲子戏融合了陕西秦腔、眉户戏和甘肃等多个地方曲调,推动了敦煌曲子戏的发展与创新。而且,敦煌曲子戏的曲调分为两种,即欢调和悲调,欢调多为欢快、喜悦的配调,悲调能够起到催人泪下的效果,体现了敦煌独特的本土文化。敦煌曲子戏《茸宝记》就融合了秦腔文化因素,欢调与悲调效果明显,在如意太子双目被刺时选用了悲调,当表演到红莲公主将苦井水变甜,治好如意太子的双眼时,曲调转换为欢调。 本文来源:https://www.wddqw.com/doc/cf9f18f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62d9e0b.html